全本小说 > 其他类型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156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17

第 156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17

推荐阅读: 君子怀璧绮户流年判官溺酒少女情怀总是诗数风流人物咸鱼小丧尸[无限]这题超纲了职业替身三伏不见上仙三百年乐可(校对版+番外)营业悖论[娱乐圈]赠我予白亿万星辰不及你皇贵妃嚣张解药娇妾某某

【提起清朝的文学作品,最出名的就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来自清朝的《红楼梦》。】

【但是《红楼梦》未完,被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现代是不认可的,张爱玲曾在《红楼梦魇》提到人生三大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后人根据《红楼梦魇》补充为“三恨红楼未完”。】

北宋彭几,是一位饱读读书的音乐家,看到天幕非常惊喜:“一向是我崇拜别人,没想到后世人如此崇拜我,还模仿我的文句!”

彭几曾经对朋友说过:“吾生平所恨五事。”

朋友问原因,彭几说:“一恨鲥鱼多骨,第二恨金橘太酸,第三恨莼菜性冷,第四恨海棠无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表达出对白璧微瑕、美中不足的遗憾。

所谓“曾子固不能作诗”,是说与他同时代的散文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其文学成就诗歌不如散文,故有此叹。

彭几特别崇拜名人,还会专门去模仿别人,可以算是古代的“狂热粉”。

他初次见到范仲淹的画像,惊喜异常,看到范仲淹的胡须造型不一般,受到了启发:“有奇德者必有奇形。”

回去之后,就把自己的胡须捋成范仲淹胡须的形状,得意道:“大略似之矣。”

后来彭几畅游庐山,又在太平观见到狄仁杰的画像,这时又有了新的发现,发现狄仁杰的眉毛不一般——“眉目入鬓”。

他再次受到启发,想起了相书所说:“翠眉入鬓,位于公卿。”

回头就请人把自己的眉毛整成狄仁杰式样,到处招摇,一时成为文人笑谈。

朋友看看天幕,又看看顶着“名人同款”的彭几,觉得非常神奇。

连彭几都有人喜爱?难道追逐名人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清朝的文字狱咕咕已经说过,整体来说,清朝的文化管制非常严格,《红楼梦》算是清初少有的精品,其他我们熟悉的作品都是清朝晚期的。】

【我们先来说说清朝的文化背景。】

弘历脸色一黑,神色晦暗莫测。

虽然他经常自比祖父,但是自己心里清楚,自己一些文字上的管控比祖父严苛许多,天幕恐怕说起他又没什么好话。

【清朝皇帝里最出名的两个,康熙与乾隆,在文学领域各有成就。】

【康熙颁布了《康熙字典》,乾隆编纂了《四库全书》和《二十四史》。】

【清乾隆时期颁布正史《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皆为纪传体史书,合称二十四史。总计三千二百四十三卷。】

【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刘彻看向了自己的太史令,现在的太史令还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但是因为天幕之前的赞美,司马迁也被刘彻要求一起上朝。

刘彻看着自己朝中的人才,心里美滋滋地想着:若是让司马迁这位史学祖宗把大汉、把自己写得更好点,岂不是流芳百世?

刘彻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但是司马父子已经被天幕透露出的消息刺激的似乎傻了一般。

司马迁有些不可置信:一不小心还成后世史书的标准了???

司马谈乐疯了:“我儿实在是优秀!为我司马家光耀门楣了!”

【清初,从清军入关“剃发令”开始,到故意威慑江南士族杀鸡儆猴,杀死了一大批文人。】

【明末四大文士,投降的钱谦益、侯方域因为与秦淮名妓的爱情故事被广为流传,反而是抗清而死的方以智少有人知。】

【而方以智的姑姑,著名的明末才女方维仪,17岁嫁人,18岁守寡,19岁丧女,孤独的守寡到了83岁,寂寞孤独终身。】

姚孙棨父母:“什么!我儿明年就要死了?!”

他们刚刚与方维仪定亲,对方正是17岁,这岂不是意味着对方明年就要守寡!

“这女子命不好,又克夫又克女,我们可不能要!”姚孙棨父亲心疼自己儿子,顿时埋怨上了未来儿媳妇,有了想退婚的冲动。

被搀扶在室外躺在摇椅上看天幕的姚孙棨听到未来妻子的命运,眼里闪过一抹怜惜,想要说些什么,一开口,却猛烈咳嗽起来,惹来父母连忙喊府上大夫看病。

【不得不感慨当男人真好,在古代对女子的“七出之罪”里,女子“有恶疾”就可以被休妻;而男子有恶疾还可以娶妻冲喜,死了还要怪新媳妇克夫。】

【方维仪嫁人之前丈夫姚孙棨已经久病缠身,病了6年卧床不起!方维仪嫁人后没多久姚孙棨就病逝,不好说是不是为了娶妻冲喜,最后只留下一个病秧子的遗腹子,但是很可惜,一个种子不好的幼苗注定有点遗传病,女儿幼年夭折。】

【不过大家可不要学哦,现代一般重病都会说不能行房事,比如伤筋动骨一百天,也是不能行房,这种冲喜就是送命。放在古代可能就是怕一病没了赶紧留个后代,却不想想,人病了那么多年,种子怎么可能健康。谁家发霉生病的种子种地里还能养活的。】

姚家人原本在嚷嚷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怪方维仪命不好克死丈夫还克死女儿,谁知道天幕突然紧接着说起了“发霉生病的种子”,一时间如遭重创。

原来,还是他们冲喜把儿子冲死了吗?

“说得也是,那麦子如果发霉了种在再好的地里也长不出好苗。”一位种过地的家仆下意识想起庄稼活,一说起来,惹来姚家父母恶狠狠的眼神。

在方家后院,方维仪的大姐方孟式非常生气:“这姚家人完全是骗人!只说了姚孙棨身体不好,却没说不好成这样子,嫁过去就要守寡,谁家女儿愿意跳这个火坑!”

此时的她对自己的未来并不知情,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还没守寡终身的妹妹好,为妹妹的夫家颇有怨念。

方维仪惆怅而无奈:“可是现在,婚约已经定了,又怎么能取消。”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即使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又能如何。

方家如果违背婚约,在桐城这个注重名声的地方,要被所有人耻笑的。

正说到这里,天幕却又提到了方孟式。

【桐城方家才女济济,但是在明末乱世,结局都不太好。】

【方维仪的大姐方孟式也是才女一枚,嫁与山东布政使张秉文,张秉文在清兵围攻济南时力战而亡,方孟式能走不走,最终投水殉夫,同样没落得好下场。】

方孟式已经结婚,特意回娘家是为了操持妹妹的婚礼,听到自己丈夫的死和自己的结局,眼前一黑,差点当场倒地。

这一下轮到方维仪搀扶住姐姐,想安慰却说不出话来,最后两姐妹抱头痛哭。

【还有方维仪的弟弟方孔炤,官至湖广巡抚,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屡立战功,同阉党魏忠贤抗争,坚贞不屈,明亡后誓不事清,隐居山林,著述而终。】

【方孔炤而儿子就是方以智,方维仪丧夫丧女后回娘家,抚养着侄子长大,为弟媳吴令仪整理遗作手稿,编辑成《秋佩居遗稿》传世;一边教导弟弟夫妇留下的一双儿女,侄儿方以智在她的教导下,成为与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齐名的大学者;侄女方子耀则尽得方维仪真传,成为了继她之后的书画俱佳的才女,并有《寒香阁训子说》传世。】

天幕放出了方维仪的一首诗:

《从军行》

玉门关外风雪寒,万里辞家马上看;

哪得沙场还醉卧,前军已报破楼兰。

而这只是方维仪众多优秀作品中的其中一首。

.

“好诗!”姚孙棨一阵叫好后,猛地激烈咳嗽起来。

姚家人忙着给他端茶喂药,而方家人感慨之余越发不舍,自己女儿如此出色,却刚出嫁就要守寡,这岂不是折磨她?

方维仪反而并没有关注自己有没有守寡,痴痴地看着现在的自己还没有写出来的诗,突然觉得自己的婚事也不算什么了。

【方维仪回到娘家后,与自己家中姐妹一起收集整理了古今女性的作品,编辑成了《宫闺诗史》,这才得以让许多女诗人女词人的作品得以传世。】

李清照深受感动。

方维仪比自己的人生还要艰难,但是却饱含大爱,还收集古今女性的文学作品传世,这让她受到了一些启发。

自己不应该沉迷个人的小情小爱,应该创作更多作品传世,只要她的笔还能写,她就要一直写下去!

【再比如金圣叹,20世纪新文□□动中,文学史家赞扬金圣叹,胡适认为他是“大怪杰”,有眼光有胆色,林语堂称他是“十七世纪伟大的印象主义批评家”,但是清朝有意威慑江南士族,逮捕金圣叹等7个士人,在江宁会审,严刑拷问,以叛逆罪判处斩首;】

清初的江南士族齐齐恐慌起来:

7人被以叛逆罪斩首,除了金圣叹还有谁?

“这满清蛮夷,果然是杀性难改,这岂不是要把全天下的汉人杀光才满足!”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满清入关屠城,但是点名道姓的被杀,听到一位位明末的名人被杀,近的仿佛下一个就是自己的死期。

【明末的大量文人、名家被杀,也让文化出现了断层;】

【但是满清不会在意,他们只在意自己的统治够不够稳固,所以入关之后,依然不改。】

【整部《四库全书》共著录3470部,计79018卷,从1773年修到1782年,没有刻印,只有写本,分装三万六千册。】

【四库全书》是集大成者,但是知道为了编纂这一套书,烧毁了多少书,修改了多少历史,又杀了多少人吗?】

【乾隆皇帝弘历登基之后,他一面仍采取高压政策,一面又大力标榜文治,屡举特科以罗致才士。】

【这种一边采取高压政策一边标榜“文治”的两面派,具体表现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天幕放出一则表演:

脸上顶着“乾隆”两个字、身穿黄色龙袍的小人,对着汉人笑嘻嘻:“只需要交出你们家中藏书,一切既往不咎。”

有些人真得相信了帝王的仁慈,双手跪地,举起家中被认为含有反清思想的书籍:“陛下!全部在这里了!我们买书的时候并不知情,并没有反叛心思!”

“乾隆”小人派兵接过书籍,很快立刻翻脸:“家中藏有反清书籍还叫没有反清?斩!”

一群小人举着大刀将跪下的人包围起来,大刀朝着小人头上砍去,人头滚滚落下,地上一片血色。

.

哪怕天幕是动画,是很滑稽的小人,弘历依然看得大为光火。

“放肆!”

弘历指着天幕骂,很想勒令全天下人都不许看,可是他知道,管不到的。

就算不看,还能听到。

天幕的声音,哪怕在没有窗户的牢房也无孔不入。

弘历气得摔了桌上的砚台,可他知道愤怒不能解决问题,冷冷按捺住愤怒,继续观看。

【而且,在修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统治者给汉人洗脑的目的,馆臣们对一批书籍进行了大量篡改,各处篡改数量之大,是相当惊人的。出于维护其统治的考虑,清政府在修纂《四库全书》时,还把不利于其统治以及有民族反抗意识和思想的书籍大量销毁。】

【以修书名义而禁书,即“寓禁于征,寓禁于修”,这也是清朝统治者的一大发明。

乾隆帝大规模禁毁历史文献,便是在为《四库全书》征集遗书的幌子下进行的。】

天幕用纪录片和详细的数字展示了那一段残忍的岁月: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帝下诏:“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触本朝者,自当在销毁之例,节经各督抚呈进,并饬馆臣详晰检阅。朕复于进到时亲加披览……”

这也表示,大清朝由文字狱发展到到全面禁书、焚书。

宫廷首先发布征书令,对民间征书,表示是要修《四库全书》,欺骗百姓交书;

随后大肆毁书,禁书,将明末的野史,具有反清思想的著作,乃至民间流行的戏剧剧本之类,绝不留情坚决查禁。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20年间,清朝廷禁毁的书籍达几千种,其中全毁2453种,抽毁402种,销毁书版50种,销毁石刻24种,共计3000多种,书籍总数达10万部以上。看似汇聚了全民族文化精华的《四库全书》,背后付出的是惨重的代价。

.

“3000多种!10万部!”

秦汉的文人痛不欲生,各个哭天喊地,撸袖子的,捶地板的,到处找武器想隔空殴打纪录片里帝王的扮演者。

秦汉如今的文人,家中能有10本书都算是家藏颇丰,后世竟然毁了10万部!

“都怪大明无能,让这蛮夷来我中原毁我中原文化!”

唐宋的文人拔剑的拔剑,研究火器的研究火器,奋笔疾书的奋笔疾书:“毁书!我让你毁!我要写个十万八万本,全部藏到墓穴里,看你怎么毁!”

原本看到后世这么喜欢研究唐宋文学,本就更有了创作的动力,现在看到被毁了这么多,顿时有了大受刺激的创作心。

他们要把那些被毁掉的书籍全部写出来,全部藏到墓里,地下,要想方设法,留给后世一个历史的真相,一个华夏原本就有的文化盛世!

【对此咕咕只能表示:虽然皇帝总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是天底下最不能相信的就是帝王的承诺。】

【君不见,但凡帝王给功臣赏赐了什么免字金牌、丹书铁券、黄马褂各种特殊奖励的,往往死的也最快。这种与其说是免死金牌,不如说是来自帝王的阎王帖:阎王要你三更死,不会留你到五更,帝王又何尝不是。】

得到黄马褂赏赐的年羹尧:“……”

他觉得天幕好像暗示的就是自己!

雍正时期,年羹尧因为常常打胜仗,得到了雍正帝赏赐的一件黄马褂。这种因立功而被赏赐的黄马褂又叫做“武功褂子”,虽然没有天幕所说的“免死金牌”之类那么厉害,但也的确是因功获得,是重臣才有资格得到的。

年羹尧忍不住召来心腹,打听宫中的情况:“妹妹现在如何?”

心腹低声道:“娘娘近日身体似乎不大好了。”

年羹尧心里一个咯噔,想起皇帝最近的态度,再想想天幕的暗示,感觉脖子有些凉飕飕。

该不会,妹妹一去,皇帝就开始清算,自己跟着也去了吧!

【除了文学,戏曲也是,管理更为严苛,甚至有了明确的歧视政策。】

【比如,清初对秧歌之类的民间小戏管制严苛。】

康熙十年,禁内城开设戏馆,将京城“唱秧歌妇女及堕民婆,令五城司坊等官,尽行驱逐原籍”。

四十五年九月再次驱逐京城秧歌妇女,此外还有《禁满洲学唱戏耍》。

上海曾数次严禁花鼓戏,在绍兴师爷传钞秘本《示谕集录》中记录了在福建梅邑一带严禁演唱采茶戏,《禁夜戏示文》更是特意强调“只许白昼搬演古来义夫、节妇、孝子、顺孙故事,足劝人为善者,断断不准夜戏。其秧歌花鼓,尤属非法”

哪怕到了清朝末年的光绪年间,朝廷对秧歌、花鼓、采茶戏等民间戏曲依然是限制状态,认为“秧歌……无非淫词亵语,为私奔、私约者曲绘情态”,只允许正统戏班子搬演古来义夫、节妇、孝子、顺孙故事,足劝人为善者,并且只允许白天演戏,不准旗人和官员去戏园看戏、不准外官畜养优伶,也只能是万寿、丧殡、张筵、聚会等活动时演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桃花扇》这样描写明末和南明朝廷的戏曲,就显得格外难得。】

天幕放出一折《桃花扇》的戏曲快剪:

才子侯方域,遇见了名妓李香君,才子佳人,你来我往,情意绵绵,情浓之时以题诗宫扇为定情信物,互述衷肠,曲调悠悠,唱的人心都旖旎了;

很快,音乐猛地阴森诡谲起来。

奸臣马士英、阮大铖想要与侯方域结交,通过画家杨文聪故意出资促进二人的婚事,却被李香君毅然决然地怒斥和拒绝,侯方域受到鼓励,一起拒绝了阮大铖的拉拢,却最终被阮大铖陷害,不得不投奔史可法。

节奏声越来越激烈,还伴随着人物的奔跑、逃亡、撞击。

阮大铖反过来威逼李香君嫁给他人为妾:“侯方域已经丢下你跑了,不会回来了,你不嫁人做妾,难道还想当一名娼妓!”

“我宁死不屈!”李香君性格刚毅,面对阮大铖的逼迫,猛地以头撞柱誓死不从。

血液洒落在两人的定情宫扇上,把以为要闹出人命的阮大铖吓走了。

随后,两人的画家朋友杨文聪到来,看到此景对李香君佩服不已。他以血画作桃花,李香君让杨文超帮忙,把桃花扇寄给侯方域以明志。

转眼间,南明被破,最后的安身之地化为一片战火。

侯方域与李香君在乱世中辗转流落,最后齐齐聚于栖霞山出家……

【作者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孔子第64代孙,在康熙年间最高曾任户部主事。他结识了一些南明遗老,产生兴趣后,历经十几年创作了《桃花扇》,不久之后,被罢官,此后终身未曾起用。有传说是他因为《桃花扇》被贬,也有说他卷入了贪污案。】

【不过根据孔尚任的家世和康熙晚年敞开国库给大臣们自由借钱的风格,卷入贪污案反而不太准确,如果他不是孔子后人,恐怕不止是被贬。】

已经罢官在家的孔尚任,看着天幕上的戏曲,跟着唱着自己书中的词,摇头晃脑,一起跟着陶醉。

才子佳人,风流美貌,这选择很符合他的审美!

正晕晕然中,突然听到了自己的介绍,孔尚任哈哈大笑。

“不仅仅是《桃花扇》,那南明遗老,还有我的族兄!”

他的家族中,本就依然忠心于大明、不愿意效力清朝的族人,孔尚则、孔贞播、孔尚达以及贾凫西,都曾是南明官员。他的岳父秦光仪,也经常给孔尚任讲述南明弘光皇帝时期的往事,孔尚任耳濡目染之下才写出了《桃花扇》。

皇帝看在孔家的份上没杀他,孔尚任已经觉得很命大了。

“罢了,罢了,知道我的戏曲青史留名,我就知足了!”

【清初,洪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二十年科举不第,白衣终身。】

【他同样是在康熙年间,创作十年,三易其稿,创作出《长生殿》。】

【《长生殿》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强抢儿媳和安史之乱,每个朝代都会被用了演绎一遍,以史为鉴警告当权者。】

李隆基痛苦捂脸:

怎么又来!

被反复鞭尸,各个朝代都要拉出来重温一遍,至于吗!至于吗!

满朝文武看着皇帝的表情颇感欣慰。

相信经过这样一个个朝代的反复嘲讽,陛下应该足够警醒了。

若是现在重蹈覆辙,死了都不得安生,被一个一个朝代的一代代文人辱骂,想想就可怕。

文武大臣们自己内心也受到了警告:不光是帝王,若是自己被后世当做奸臣,写成那什么“西门庆”,也很丢人!

这做官,还是得守住底线,老实点!

【《长生殿》问世后引起民间轰动,非常受欢迎。】

【但是好景不长,问世第二年,因为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洪昇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

【晚年洪昇回到家乡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

终身白衣的落第庶民洪昇看了看天幕,又看了看手中的书稿。

他的戏曲,在未来这么受欢迎吗?

起初看到自己“失足落水而死”,洪昇还自己苦笑:“看起来与太白醉酒落水而死相似,倒是附庸风雅了一回。”

但是紧接着,洪昇听到了天幕对他死因的揣测,突然感觉毛骨悚然。

【大家有没有看到一个老熟人?曹寅。】

【曹寅,不仅仅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也是康熙曾经的奶兄弟,也就是玄烨奶娘的亲儿子,两人自幼一起长大,曹寅长大后任銮仪卫,后来调去苏州当织造——这个位置不仅仅是肥差,也是一个统管江南的情报机构。后来,曹寅得了疟疾病重,康熙从京城千里迢迢送来救命神药金鸡纳霜,可惜去迟了。】

曹寅听到自己的名字,还听到自己是“曹雪芹”这么个名人的祖父,觉得很奇怪。

他目前还没有孙子,但是按照家族起名的辈分,孙辈也不应该是这种叫法,难道是化名,或者是字或者号?

一想到自己孙子是“四大名著”的作者,曹寅感到与有荣焉,看自己不成器的儿子都顺眼了许多。

罢了罢了,能生出个出息孙子就行。

紧接着,曹寅就听到了自己得疟疾、但是救命药来迟了,曹寅紧张起来:“快,立刻寻找苏州擅长治疗疟疾的大夫!”

那神药不是每个人都能弄到的,但是提前备着大夫有备无患。

【我们不知道洪昇的死到底有没有康熙和曹寅的手笔,但是如果曹寅不早早病逝,或许曹家也不会那么快败落,曹雪芹也不至于经历了家族的衰败写出如此巨著。】

洪昇为自己可能的死因惊出一身冷汗。

洪夫人也被吓得不轻:“夫君,日后你可千万别去那曹寅家中!”

洪昇连连摇头:“不去不去,谁排演《长生殿》我都不去了!要排演自己排!”

【当然,以上只是后世的猜测,毕竟真相已经淹没在历史里,洪昇写在史书上的死因就是酒醉落水失足而死。】

【就如同《红楼梦》中,因为后四十回未写完,留下了许多谜团一样,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红学家”去研究。】

高鹗刚接了书商要求续写《红楼梦》的要求,听到这话一时心中蠢蠢欲动。

后世如此喜爱《红楼梦》,自己续写后四十回,是不是要跟曹雪芹一起文坛不朽?

又有钱拿,又有名声,这样的好事哪里找!

谁知天幕突然打脸:

【前面咕咕说过,清朝有“南缘北梦”,“梦”就是《红楼梦》,“缘”就是《再生缘》。】

【这两本书有一个共同的悲剧命运:都没有写完,还都遭遇了文人的“狗尾续貂”。】

高鹗:!!!

狗尾续貂!

天幕说得该不会是自己吧?

那他到底是续还是不续呢!!

本文网址:http://zhibodaiqinhuanghanwukaiyankansh.23quan.com/56949770.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