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二一六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上)

第二一六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上)

推荐阅读: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楚氏春秋绝世唐门平安传无敌天下红楼春九重紫老婆请安分重生之民国少帅小白杨晚唐浮生武极天下这是你的江湖呢大明重开一万次开局吸功大法二道贩子的崛起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重生之黄埔卧底君为下千秋

的“四大水柜”之一。

所谓水柜,意思就是缺水的时候,放水给大运河;涝的时候,大运河放水给安山湖。

永乐九年开始,这里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一切以漕运为先。

但显然,建设的并不成功。

万历十六年,都给事中常居敬,行河复规安山湖以猪水题,修土堤四千三百余丈,又为闸,一于湖之北口,一于湖之南口,因其涸溢以为蓄泄。

万历十七年,都给事中常居敬奏东平、济宁之间设安山等湖,谓之水柜。

泰昌元年,王左言诸湖水柜已复,安山湖且复五十五里,诚可利漕。

崇祯十四年,张国维上疏运六策,首言复安山湖水柜,以济北闸。

在明末的大背景下,安山湖关乎漕运、关乎帝国安危,重要的运河水柜,有很多次计划要修。但最终,要么没钱、要么这湖已经淤积修不太了,也就不了了之。

时光荏冉,大顺最终决定放弃运河漕运的那一刻,安山湖的地位就彻底尴尬起来了。

而等着刘玉决议要赌一把、挖黄河的时候,安山湖的地位就更加尴尬。

黄河下游,需要一个蓄水池,一个湖泊,来调节水位。

否则的话,就黄河的火爆脾气,在鲁西地区,只怕三天五日就要决一波。

是以,前期废弃漕运期间,以及明代开始的在湖边垦殖的所有土地……都必须废弃。

人,迁走。

地,淹了。

不只是安山湖,而是周边百余里内的洼地,都必须要废弃,作为将来黄河改道后重要的调节湖泊,也即复缩小版的大野泽、梁山泊。

当地州牧和县令,跟在刘玉身后,一个个脸色都不太好看。这不是简单的媚上就能解决的事,而是州牧也好、县令也罢,这些事纵然说不可能全靠他们自己办,但其中的麻烦事,从朝廷决议解决黄河北决之险的那一刻开始,就连绵不断。

说句难听的,你是当地州牧,县令。十几万人口,要把人家赖以为生、家庭积攒了百年的那点土地淹了、挖了,纵然说有军队镇场子,那这县衙安生的了吗?

刘玉的话,却又不容置疑,压的下面的人喘不动气。

“黄河河道事,最难的无非两处。”

“一是海边盐业,这些事我办起来也有两淮盐的底子,倒是还好说些。”

“二就是这安山湖周边,这是移民最多的地方。不是别处,以河道占地为算,而是要周边百里,全部迁走,这是最大的一波迁民。”

“这件事,不办也得办。”

“就算说,今天不办,不要复梁山泊。那么将来黄河谁敢保证不决口子?只要小决,这等洼地,必然全淹。”

“今日不移,将来就得死人,就是大灾。”

“不是我扒开的黄河大堤,那么淹了就和我没关系,我就看不到,行吗?君子远庖厨那一套,还是少用的好。”

“我知你们难办,但最难办

☩望舒慕羲和提醒:《新顺1730》最新章节终章 九三年(完)将第一时间在♂全本)小说更新,记住域名♂23quan.com☩♂请来全本)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望舒慕羲和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xinshun1730.23quan.com/41094669.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