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八五七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

第八五七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

推荐阅读: 灵域抗日之少年战将二婚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爆宠狂妻:神医五小姐重生之黄埔卧底重生之民国少帅千秋吾乃皇太子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平平无奇大师兄紫阳汉乡终极科技帝国凤回巢赵浪穿越秦朝铁血抗日军大明重开一万次开局吸功大法穿越清朝当皇帝1911新中华

不可能独善其身,因为与每个人的利息都息息相关。

所以,这不是解决了大顺的危机。

只是把危机延后,并且烈性更大。

这种思路,其实也是可以用在印度的。

而用在印度,就需要大顺必须要等欧洲干起来之后才下场,以控制欧洲市场。

仍旧以棉纺织业为例。

印度种棉花。

印度纺纱。

印度的纱,进口到松江。

松苏织布,甚至把织布的范围,沿着长江、运河网铺开。

棉布卖出去。

尤其是等着一战打完之后,因为物价革命而大为有利可图的欧洲。

白银回流至松江,再发给大顺的织布工、印度的纺纱人、或者棉花种植投资。

即,通过以地域为分界的强制分工,强行加强大顺和印度之间的经济联系。

以欧洲的市场,催化印度向专业纺纱转型。

这是《管子》轻重术里的强制分工的变种。

也算是后世自由经济里的那种所谓的高低端分工、产业转移的变种。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印度大量的百姓,放弃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而是从原来的男耕女织,变为男耕女纺,大顺通过对纱线的收购,让他们拥有购买棉布的制成品的动机和财力。

在欧洲卖的棉布越多。

就有更多的印度人种棉花、纺纱线。

更多的印度人种棉花、纺纱线,就能在印度卖出去更多的棉布。

而这,也就是印度觉醒、危机传导的前置条件。

纺纱……在效率上,是最容易被机械纺纱厂替代的。

刘钰说的走锭精纺机难搞,是事实。

但一旦搞出来,效率瞬间让手工纺纱业崩溃,也是事实。

织布机搞起来相对容易。

但效率上,历史已经证明,机械织布想要取代大顺的手工布,尤其是铁轮织机普及之后的手工布,得到二次工业革命中期的水准。

所以,这种方式,应该是对大顺转型危害最小的方式,也是对大顺工业化之后一旦爆发危机影响最大的方式。

即:印度的大量棉纱,先把大顺手工纺纱的那些人挤死,这些人数量不多。

而且,大量的家庭妇女,很容易转型,从自己纺纱、自己织布,转型为购买棉纱,自己织布。

当然,这需要资本持续不断地进行投入,继续扩大铁轮织布机下乡的范围,要沿着运河网、长江等,全面铺开。

等到大顺自己纺纱的人都死了,或者转型为专业织布后。

大顺的下一步工业化,就是对大顺影响最小的方式。

也就是,纺纱机械化。

即,把印度的棉花运走,在松苏地区的工厂加工成棉纱。

这对大顺的家庭,有影响吗?

实际上,是没有影响的。

因为

▤望舒慕羲和提醒:《新顺1730》最新章节终章 九三年(完)将第一时间在♂全本~小说更新,记住域名♂23quan.com▤♂请来全本~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望舒慕羲和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xinshun1730.23quan.com/35496901.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