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八一七章 乡约村社(二)

第八一七章 乡约村社(二)

推荐阅读: 穿越清末当土匪锦衣笑傲行乌合之众红楼春武动江湖大唐春北雄此心无垠武极天下吕布的人生模拟器北国谍影封侯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武炼巅峰重生之北洋新军阀Hp当救世主不再是救世主大雄的爱情故事转穿越魔皇武尊千秋蝉动

>一些理想主义的学医的,也经常来这里免费帮着村民治病,也省下了一大笔开支。毕竟李塨当年就是学医的,颜李学派里面,分斋教育下,所谓“生活就是圣道”的理念下,学天文地理医学农书的人着实不少。
加之严格的授田制,严禁进行任何形式的土地买卖,也坚决反对佣耕制,保证耕者有其田,保证了土地不被兼并。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不是说他们做的不好,而是外面发展的太快,使得他们已经撑不住了。
他们被资本主义萌芽区包住了。靠一片24万亩的土地,是没办法搞全面的自给自足的。
这一点,赵立本的老婆是感触最深的。
这些儒生不错,为了体现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的理念,也得益于圣堂聚和会这样的准宗教组织的帮助,赵立本离家的这些年,他老婆带着孩子,没有饿死。
25亩的土地作为儿童寡妇的授田,交由别人耕种,收取一半的收入养家、上学。
他老婆也就只能靠织布来生活。
可问题是,乡约村社的最终理想,还是“男耕女织”。
他老婆织布,能换啥呢?
别人都男耕女织,他老婆自己纺纱、自己织布,卖不出去。而且棉花也得和村子里的人换。
外面的商人……外面的商人,压根不买他们的布。
因为这些布,不好卖。
退化的亚洲棉的短绒,以及老式织布机出的小布,争不过工业革命之后的家庭纺织业用铁轮织机和长绒棉纱织出来的大布。
男耕女织的极限完美状态下,就是女人彻底依附于男人,寡妇是没有活路的。
伦理和婚姻法在这摆着,男人没死,只是被流放或者跑路了,不能单方面离婚再嫁。
赵立本他媳妇的所有权是归赵立本的,不是归她自己,或者她的父母。
男耕是主业。
女织是副业。
这和南通周边村子里,副业为主、主业为副的状态,是彻底相反的。
赵立本老婆织布是真的卖不出钱,自己自己不种棉花,那么棉花总得换。
内部又卖不出去,家里又没有种地的男人能授田五十亩……只能说,得亏还有个重视家庭的弟弟,靠着圣堂聚和会的帮衬,以及慈悲为怀善心满满的儒生先生,也就能活着。
也就是这是个儒生的试验田,但凡是正常的外部世界……或者在资本主义萌芽区,去工场做工;或者,死了。
所以大顺的工业革命,纺织业的韧性,或者说压榨率可以更高,源于南通只是副业变主业、主业变副业。
和南通的纺织业家庭最像的,不是伦敦、巴黎手工场的工人,而是更像爱尔兰的农场雇工——小块份地种点土豆,主要靠给贵族的圈地农场种麦子赚工资,一旦土豆出病就是大规模死亡——南通模式就是如此,男耕女织,但耕地和爱尔兰人的份地

⊗本书作者望舒慕羲和提醒您《新顺1730》将在全本:小说全网首发更新最新章节终章 九三年(完),域名是♂23quan.com⊗♂请来全本: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望舒慕羲和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xinshun1730.23quan.com/35496780.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