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门阀 > 第四百二十节 飞速发展的工坊园(1)

第四百二十节 飞速发展的工坊园(1)

推荐阅读: 回到过去变成猫边唐谍海无名锦衣笑傲行大唐第一世家寒门崛起末世之三妻四妾铁血抗日军小白杨绝世唐门玄天邪尊重生之民国少帅北颂回到明朝当暴君平平无奇大师兄终极科技帝国赵浪穿越秦朝灵域二婚黑道学生III天门龙凤

料都需要从长安转运。

这导致成本大增。

好在,现在的少府卿是公孙遗,管着调拨资源的是成源,倒不用担心被人掐脖子。

只是终究有些难受。

“现在每日可产曲辕犁多少具?耧车多少?水车多少?”张越问着陪同他视察的丁缓。

这些日子来,丁缓在工坊园内,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若非是他坐镇,此地的生产秩序与生产速度,断然不可能这么好,这么快。

无数匠人,听说是丁缓坐镇后,立刻就心服口服,甘愿听令。

而工坊之中,无论出了什么问题和困难,丁缓总能想到办法解决。

这些天,仅仅是张越所知,丁缓就已经为各个工坊,解决了数十个生产上遇到的技术问题。

“回禀侍中公,如今工坊之中,每日能作曲辕犁七具,耧车十三具,水车五辆……”丁缓笑着道:“此外,还有其他锄头、镰刀、耙等工具各数百……”

张越听着点点头,现在这个工坊园之中,来自少府的匠人,已经达到了三百多人,还在陆陆续续的不断增加中。

其他商贾派来的匠人、学徒、奴婢工,几近**百人。

而产量却只有这么点,张越有些尴尬。

更尴尬的是成本。

现在一具曲辕犁,在这里被生产出来,其成本已经接近五千钱了。

耧车成本也逼近了三千钱。

更夸张的是水车。

现在,一架水车带磨坊的制造成本已经几乎达到两万钱!若算上组装费用,起码是两万三千钱。

如此昂贵的器具,根本不是农民能用的起的。

但没有水车,百姓的生产用水问题,特别是旱季用水就无法解决。

所以,张越干脆就将水车建设纳入了新丰的基础建设开支中。

反正对穿越者来说,国家承担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不然百姓凭什么给你交税服役?

而这个决定,也让他一下子成为了新丰百姓眼里‘有史以来最好的县尊’。

只是,水车的产量限制,使得安装速度很慢。

到现在,各乡都开始补种冬小麦了。

但全县却只安装了不到十台绝大部分都被他装在了新丰的外围乡亭。

目的呢,也很简单,做宣传用的。

让其他人看看,特别是邻县的人好好看,好好学。

最好倒逼着邻近几个县的官僚,不得不来新丰考察、取经和学习。

张越就可以趁这个机会,将爪子伸到周边。

而曲辕犁和耧车的事情,就比较为难了。

成本五千的曲辕犁,起码也要卖个一万钱,才能有收益,至于成本三千的耧车,换成商人卖的话,至少六千钱。

但别说一万钱、六千钱了。

大部分平民百姓,连一千钱也未必拿得出手。

倒是各乡的地主豪强贵族们纷纷表示,这个价钱很公道。

若是能优先供给他们,他们甚至可以加点价钱。

但,若这些曲辕犁与耧车,只卖给地主豪强贵族的话……

张越敢保证,不用三年,新丰的贫富差距就会大到令人畏惧。

好在,他是穿越者。

农民没有钱?

不要紧!

县衙买下来,再租给你好了。

一具曲辕犁,每天给一百钱租金,一具耧车每日给六十钱租金,若是客户还需要租赁耕牛挽马,那便只需要再加五十钱就可以打包带走。

由是,哪怕是再穷的百姓,也能用得起这些昂贵的新农具了。

唯一的问题是产量太少,供应不上。

现在新丰全县的曲辕犁加起来才二十来套,耧车也仅得三十具。

没有办法,张越只好想方设法的进行调度、分配,同时,督促工坊全力生产。!

☹本书作者要离刺荆轲提醒您《我要做门阀》将在全本小|说全网首发更新最新章节后记(2),域名是♂23quan.com☹♂请来全本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本文网址:http://woyaozuomenfa.23quan.com/23348617.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