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 > 武侠仙侠 > 魏野仙踪 > 第三百六十三章.燕山雪,燕山血(六)

第三百六十三章.燕山雪,燕山血(六)

推荐阅读: 神州奇侠飘渺神之旅邪风曲邪王嗜宠鬼医狂妃大劫主一胎双宝:总裁大人夜夜欢一念永恒琼明神女调教大小姐诸天一页都市呆萌录宠妃拜见教主大人毒医狂妃:邪帝请节制炼气五千年天龙之段誉封神第一帝大唐双龙传从赘婿开始建立长生家族九阳神功

虽然在主持北伐的几位高官中,童贯与蔡攸都是很和平主义者的招抚派。但不管是童宣抚还是小蔡学士,他们选择招抚辽国的契丹贵族和南面汉官,用意和赵良嗣这个招抚论的鼓吹者又不一样。

童贯之所以选择招抚,而不是直接拉着军马去把已经残破不堪的燕地边军厮杀一顿,是因为他明白,自己的任务从头到尾就是制衡西军将门,让这支大宋唯一堪战、敢战的野战军不要变成了唐时的藩镇。

所以不到天崩地裂的时候,这位当太监当到长胡子这么有个性的人物,是绝对不会让老种小种为首的西军将门去战场上混军功的。

而蔡攸的动机就简单得很了,自从给了他老子蔡京一记背刺,巴结上王黼之后,这位风流儒雅的小蔡学士就只能搬离蔡府,过起了自立门户的日子,蔡京一辈子聚敛的那笔巨大财富,也就和他没了什么关系。而在赵佶治下的宣和朝,想要在汴梁为高官显宦也好,维持神仙般的精致享受也罢,财货永远是逃避不开的问题。而只要西军不向辽国境内开拔,那么后方源源不绝供应上来的粮草兵杖,就大半进了小蔡学士的荷包里——没法子,这两年小蔡学士离了蔡府分家另过,他又是一贯大手大脚惯了的,这两年实在是穷得狠了,以至于捞起钱来就似东南应奉局的朱勔一般不要脸。

而赵良嗣之所以大唱“皇宋招抚燕民的恩诏一到,上到国主耶律淳,下到黎民村老,莫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高调,与童贯和蔡攸相比,又是别一番肚肠。

分化瓦解西军,那是童贯这样的赵佶心腹才要做筹谋的大事,他赵良嗣还没有资格去和老种经略相公掰腕子。

至于鲸吞蚕食伐辽军费?那更谈不上了。一个南归降人,谁肯把他放到后方转运军械粮草这样的重任上?赵佶虽然用人任事都荒唐轻易了些,但是基本的常识还没丢掉。

虽然对于“辽国光禄寺卿马植,宁可改名换姓李良嗣,也要南投大宋”这件事,赵佶一直怀有极高的兴致,很觉得装点了一下他道君皇帝的太平盛世,甚至专门给这位南归降人赐姓为赵。但赵佶给赵良嗣的官职,也依然只是些龙图阁直学士、提举万寿宫使之类的清贵闲职。

说到底,赵良嗣之所以主张“招抚”,还是因为他的屁股依旧坐在了辽国汉人豪族的那一边上。

论家世,赵良嗣与如今北辽炙手可热的宰相李处温是表叔侄,他的家族在辽国繁衍生息百余年,也就把关系网如蜘蛛般伸展到了方方面面。不论是燕京中那些南面汉官的高门大户,还是燕地各个有名的坞堡豪族,哪一家不和赵良嗣有着七转八拐的远亲?

这样的一个人物,又哪里肯让西军一路厮杀进辽国,让多年的亲朋故旧的家产、官爵甚至性命,都随着耶律家的灭亡而付之一炬?

最好,是如他潜逃宋国的那一刻起就规划的那样,由他赵良嗣这位契丹通勾连他的表叔李处温,温文尔雅地不动一刀一兵,只写上一道降表,就算是大功告成。顶多再请早就病到快咽气的耶律淳穿起囚服,双手反绑,嘴里叼块玉璧

盗泉子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weiyexianzong.23quan.com/20782495.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