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 > 历史军事 > 晚唐浮生 > 第五十七章 他回来了

第五十七章 他回来了

推荐阅读: 一代天骄采红千秋十万份穿越后回归超级学生林羽江颜英雄信条最后一个北洋军阀宫斗不如养条狗红色警戒之民国大明第一太子异时空之巨舰大炮时代小白杨明朝的那些事儿荣誉1本王在此风流皇太子剑动九天三国之枪神方悦明朝败家子

没必要费这个事了。栽点普通的枣榆,收益都会更大一点。至少,枣子可以吃,榆树可以做马车。

但渭州、岷州一带还顽强保留着蚕桑业,可能是本地的气候相对好一些吧。

而这个种子,还是邵树德种下的。

当年,他用马匹从蜀中军阀那里换人口,也从山南西道发配罪人到陇右,把獠布的织造技术带了过去。三十年下来,渐渐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的名品,甚至可以当做贡品献给他。

又是满满的成就感。

我改变了渭州、岷州百姓的生活,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了——呃,请忽略这两年。

“朕不太懂织造,仅从日常穿戴来说,渭州獠布已不输巴南獠布,妙哉。”邵树德摸了摸献上来的贡品,然后交到官员们手里,让大家一一品鉴。

俗语云男耕女织,织这种经济活动贯穿了整个小农经济,占有极大的比重。

陇右的先天条件不如河南、河北,能增加一点特色产业,是有利于维持地区间经济平衡的。

品鉴完獠布后,渭州官员退场,阶州官员上前。

邵树德看到了摆在面前的茶叶、油橄榄,这是他点名要看的东西。

时间恰好是在午后,众人在渭水之畔,席地而坐。

宫人们煮起了茶,邵树德趁机拿着一枚油橄榄,仔细观看。

他原本不知道国内油橄榄的主产地。后来询问才知晓,竟然是在阶州(今甘肃陇南)。

想想也确实,这玩意从中亚引进的,时间也不算很长,自然最可能出现在河陇地区了。

也亏得阶州有自己独特的气候,非常适合油橄榄这种原产于地中海温暖地区的经济作物生长,不然引种可能又要延迟很多年。

“朕闻吐蕃时代,齐墩树几损失殆尽,而今不多了吧?”邵树德放下了油橄榄,问道。

“近年稍复,尚有数千株。”阶州刺史回道:“然此物以往只能入药,用处不大,故百姓不愿栽种。仅存的齐墩树,几成野林。”

“好好拾掇一下,多多种植。”邵树德说道:“朕思量许久,令内务府将香皂工坊设在阶州,这可是你们的一大财源,把稳了、握紧了,不要不当回事。”

阶州官吏纷纷应是。

邵树德本欲再多说两句,想了想后,又闭上了嘴巴。

在唐代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型”中,基本是粮食加经济作物两种模式。

占比最大的自然是农田(永业田)、桑园(宅园)了。

如果种不了桑,那就改为果树。比如大西北一带,果子的产量就非常高,当年马璘家的杏子、李子就闻名整个长安。

果树之外,还有普通的树木,比如榆树。设在宝鸡的四轮马车工坊,就专门从农人的宅园里收购成材。

油橄榄的作用其实是一样的。

内务府将工坊设在阶州,必然能带动本地百姓多种橄榄树,甚至还能衍生出榨油这一产业。

⋄孤独麦客提醒:《晚唐浮生》最新章节完本和新书将第一时间在♂全本-小说更新,记住域名♂23quan.com⋄♂请来全本-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孤独麦客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wantangfusheng.23quan.com/52421783.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