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章 龙凤猪的凤03

推荐阅读: 人渣反派自救系统穿成渣A后我的O怀孕了英灵变身系统3锦衣杀台风眼人设崩塌后我c位出道了[古穿今]我靠血条碾压修真界九十年代进城记老王不想凉[重生]让你代管花店,星际灵植复苏了?针锋对决七零海岛养娃日常职业替身,时薪十万这题超纲了女配在婆媳综艺爆红了小纯风魔道祖师娇妾某某竹马难骑

察觉到其他人隐蔽视线,王翦僵着张脸作出面无表情的样子:后人都讲到唐了,还拉扯他们大秦作甚?

大缪!简直曲解事实!

当年秦军灭六,李信败归才他率军伐楚,他乘楚军东退之机,以精锐急追大战楚军,最终胜克楚都寿春,虏楚国负刍,得胜归朝。

年过花甲的王翦愤怒憋屈:明明是很正常的君臣对话,为什么在后人嘴里变得如此怪异?

后人,你别挑拨我们的君臣关系!

朕才不是...刘彻眸底杀气翻涌,刚抬头就见主父偃满脸感动,本想否认的刘彻‘咕噜’一声,将事实吞进肚子里,厚颜接受臣子感动!

嗯,朕...这是汉家君臣相得轶事,当记于史书传为佳话。

被天幕点名的魏征一脸正直:“陛下?何为妩媚?”

李世民还未来得及解释,就被程咬金抢了先:“魏玄成,你别得了便宜又卖乖啊!”

妩媚取刚正方直之意,陛下这是在称赞你呢,谏议大夫禇遂良都还叫屈呢?

看看陛下对禇大夫说的什么话:禇遂良亲近朕如小鸟依人,朕当怜爱之。

说罢不给魏征开口的机会,他眸色灼灼地望向李世民:“陛下,你也说说俺老程呗,传到后世也是君臣佳话啊!”

凭什么天幕点老杜、老魏名,不提他?

李世民&魏征等群臣:嫌弃!

【贞观初期,唐太宗曾主持了一场廷议:如何大治天下?

封德彝等大臣认为:该用严刑峻法,以重法治天下。

魏征等大臣则主张:推行王道,要以德化民,陛下以身作则,上下同心,才能实现天下大治】

天幕顿了顿问道:【为何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治国思路?】

李世民面色不忍:因为隋末世道惨绝人寰!

天幕曾说过当下百姓生活水平,是当朝这儿L的晴雨表,那遍地起义的民众,便是隋朝的狂风暴雨!

下一刻他的想法得到证实:【因为隋末农民起义!】

这次天幕讲述人语气利落干脆,直接再显出一串数字:

【说出原因前我们先看组数字:

隋朝大业二年,户897万余户,人口6619余万人,此时是大隋极盛时期;

此数字还不含门阀士族的隐户、曲部奴隶等人口;

仅20年后,即贞观初年全国约三百万户,人口约1250万人】

正在讲述的陈雪轻轻倒吸了口气,才继续道:【隋炀帝霍霍的民众,加上隋末乱世折损的人数,从表面数字上就减少了5369万人。

当然这里面包含躲进山林、各门阀士族做隐户的民众数字】

嘶,年轻的李渊猛的倒吸口冷气,高门大户即便买入农人,又能买多少?

没想到当今陛下才寰宇五载…大隋就要没了?

哦,今年隋朝户口数统计他听了耳朵,似乎人数在五千多万?

嘶!

这对比…李渊神色变得肃穆,他自外卸任归程时,被一书生阻拦,言他为贵人,其子也贵,有济世安民之大任。

听到此话,他下意识反应不是喜悦,而是惊怒:当今陛下猜疑甚重,若此话传出,他国公府焉能续存?

他本想杀书生灭口,谁知怔愣间人就消失不见。

李渊低头瞅了瞅怀中的二郎,心中参喜半忧:“他都准备取名为世民,以示济世安民之意…没想到自家麟儿L是一国之君?”

正权衡府中退路时,床上刚生产的窦夫人缓缓睁开眼,睁眼见到床前一抹莹白的天幕,吓了一跳。

李渊抱着才出生的儿L子,将事由从头到尾给自己夫人说了,未了忧心忡忡道:“不知道陛下那会不会有天幕出现?”

要是陛下知道代隋的是他李家,唐公府怕是要遭横祸。

窦夫人顾不得自己身体虚弱,强自稳住心绪,撑起身体直视自己的夫君,斩钉截铁地告诉他:“既然二郎是明君,漫天神佛定会保佑我李家!”

否则天幕也不会出现在他们眼前。

窦夫人猜得没错,杨坚见到隋朝和隋炀帝时,几l乎晕死在皇后怀里,他抓紧了发妻的手,眼眸通红:“我大隋到底传祚几l世?”

隋炀帝又是哪个不肖子孙?

杨坚睁大眼想要看清唐太宗的名讳,入目却是模糊一片,心里惊疑更甚:难道他大隋跟大秦一样?

联想到天幕曾言:阿摐用锦布缠书,心中大动:难道是阿摐的儿L子?

【大业元年,隋炀帝营建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万人,连续发役三月,共徭役六百万人;

同年四、五、八月,开邗沟、筑宫城、为他巡游拉船等等徭役,总近三百万人。

总之仅大业元年一年,隋炀帝就发徭九百万人】

胡亥是不是也想隋炀帝这样?

秦始皇脸色铁青,征发徭役需得仔细计算户口额。

九百万人,就意示着有百万户收成锐减,国家赋税减少。

那怕有六千万人也不能这样造啊!

登基仅一载就如此大兴土木,劳费民力?

听着隋炀帝如此霍霍民力,刘彻眼皮猛跳:你不爱惜人力,给朕啊!

朕把他们迁至朔方河西等地,给朕养马放牧啊!

朕缺人啊!

【再加上后期隋炀帝打高丽,让山东民众无法忍受力役兵役,率先举起起义旗帜,接着是安徽、山西、江淮等地,纷纷响应,振臂高呼:将天下骚动变成天下行动。

起义军的怒火不仅仅是反抗大隋,也是焚尽一切门阀士族。

只要逮住隋朝官员,无论好坏全杀!

遇见门阀士族,全杀!】

天幕上鲜红的杀字,和不断倒下的高门大户,让历代君臣深感不适。

黔首怎么能…以下犯上呢?

而天幕还在继续:【杀到燕赵两地的强宗豪族,全失衣冠,没了往日雄风。

门阀士族豪对细民的惧怕,即使到了唐初,士子也都留恋家乡,官至出省立马辞官,即便官府以衣粮相送,也派人护送进京,士人也要上表辞官。

所以才有了史书记载:贞观时,大姓豪猾之家,不敢施逞凶暴细民】

“那时活不下去的苦役民夫,投奔起义军赴如同归家。”杜如晦眼中现过几l丝惊惧,面对隋朝军队及士家大族,几l乎是不要命打法。

天幕讲得浅了,江淮杜伏威起义后,竟攻克了世家乌堡,将昔日高高在上的大户杀了个干净。

其惨烈场景…他合上眼,不愿再多忆当初。

隋炀帝进攻高丽如同儿L戏,民怨沸腾下,山东大族崔、卢、李、郑四家家族难续,族人凋零。

而关东魏齐旧姓,高门早已不再。

李世民指尖不由自主地蜷缩,嘴唇语气发沉:“还记得天幕说百姓反唐时的呐喊吗?”

群臣悚然惊惧,‘我行法,当等贵贱,天补均平。’

大唐再次上演隋末乱世吗?

天幕语气透出明显的讽刺:【所以封德彝等大臣认为:

三皇五帝时期,百姓质朴,所以天下很好治理。

但是现在的百姓变得人心不古,不复质朴,所以要用强力治天下。

用严刑峻法拘住百姓,不让他们生乱国家】

朱元璋撇嘴嗤笑;“分明是被活不下去的民众杀怕了。

用严刑峻法治民?

怕是想再听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唐太宗肯定没采用此谏言,一是隋朝之鉴不远。

二是唐太宗在翻阅史书后,发现王朝规律:以仁义治国的朝代,国祚延长;

任用严法御人者,虽救于一时,却仓促败亡。

所以要成王事,必须以仁义诚信为治】

【进而说出自己为君的体会之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如同割肉填腹,腹不饱时,也是毙命之时。

想要安天下,就要以身作则!】

李世民摸了摸脸颊,天幕讲的君王之道,皆从他口中述出。

可是听到后人复述,怎么觉得有些赧然呢?

将目光从天幕收回,他苦笑:“如今大唐流散百姓众多,土地荒芜无人开垦,民生凋敝不堪。

若可以选择,朕倒希望天幕能讲解气候农业相关。

他还记得天幕曾言:农业不安天下动荡。

又曾言有专人讲述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大唐近几l年灾害频频,有时半夜醒来,他都会忍不住想:是不是上天见他杀戮亲族,才让大唐百姓遭致祸端?

杜如晦微微思索:“龙凤猪讲解完后,天幕应该不会再讲帝王。”

或许下个天幕讲解就是农业气候?

应该、肯定吧?

【所以他将年号取年号为贞观,指要议天下为公,期望能隋乱以来的百业凋敝】

天幕语气叹息:【他欲振奋民心,休养生息,但老天偏偏要伸手阻拦,让水旱之灾频繁相顾贞观一朝,水灾发生约13次,旱灾发生约10次,大多灾情范围甚广。

如贞观元年山东诸州大旱,秋天又霖雨成涝。同年,关东等地又有霜害秋稼。

贞观三年,六辅之地等地又起旱情,同时贝、陇等九州淹水。

贞观六年河南、河北数州发大水。

贞观七年八月,山东、河南三十州起大水。

贞观八年,山东河南、淮南地区三十州大水。

贞观九年,关东、剑南等地二十四州发生旱灾。

贞观十年,关东及淮海地区二十八州遭遇水灾。

……】

“快快,快记下。”群臣一片慌乱,李世民来不及铺纸,直接往自己衣摆上记。

写着写着眼眶突然变红,如此多的灾害,不知又有多少百姓被迫卖儿L卖女?

御史大夫杜淹抿了抿嘴:“臣请再行去岁仁政!”

去岁关中百姓因旱灾难以生活,只能卖儿L卖女求命。

陛下认为天下水旱不调,都是他的过错,天要问罪当责他,与百姓有何关系,命他巡查关中,将卖出儿L女赎回还给父母。

【频繁的灾害,让唐太宗君臣挽回天下民心更加艰难。

自短暂的大一统王朝西晋崩析后,华夏大地接连遭遇黑暗、绝望,所有人都在苦海中沉浮,期望能有能人整合华夏,救万民于水火,还天下太平。

隋文帝做到了,甚至开创了开皇之治,可惜原本该进入盛世的隋朝,被千年难遇的隋炀帝踩入深渊。

民众不再相信大一统,也不再相信朝廷。

隋末起义军中,有一百二十六起是农民起义,只有约二十六起是武装豪强起兵。

而更多的百姓逃亡山泽,或隐庇于高门大族,脱离国家的羁绊,拒绝成为唐王朝的编户。

所以到贞观十六年,房玄龄上奏道:天下遭隋室大乱之后,户口大半未复】

天幕顿了顿,语气深沉道:【到高宗时期,江淮地区仍有亡林者起义反朝廷。

直到开元盛世,大唐才恢复到隋朝人口峰值。

天宝十三年大唐有961万余户,人口5280万余人。

而此时已经离隋朝已过去百余年】!

本文网址:http://qinhuanghanwukanwoxiaolishizuoye.23quan.com/54673662.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