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 > 历史军事 > 民国之钢铁狂潮 > 第364章 探空火箭(二)

第364章 探空火箭(二)

推荐阅读: 小白杨君为下沉香如屑抗战之兵魂传说帝国吃相新宋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欢喜债武极天下墨唐英雄信条一拳和尚唐三藏明末边军一小兵重生之黄埔卧底林羽江颜1908远东狂人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这是你的江湖呢绝世唐门奸相:从皇后寝宫开始

S1型探空火箭,是迄今为止他们制造出来的最大一种火箭,总重量近2吨,上下分为两级。下级为双基液体推进器,主要是用过氧化氢和煤油为燃料,驱动液氧煤油发动机在极高的压力和温度下工作,提供强劲的动力,保证火箭能以极高的速度起飞。

上一级是固体推进剂发动机。整个火箭壳体主要由无磁xìng的超轻高强度铝合金锻压制成,外层覆盖耐高温的玄武岩纤维,气动外形都经过飞船智脑的反复模拟演算,保证一帮科学家们计算出来的数据准确可靠。

内部关键部件燃烧室和喷管,一个需要承受高达102~2×107帕的高压力,一个要耐住2500第364章探空火箭(二)-3500度的高温,这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难以实现的巨大瓶颈,顶多有德国人、苏俄和美国人勉强能凑合出来,但要想搞得足够大,使发动机工作时间足够久和足够稳定,那就只有朱斌这里才有保障。

从全世界忽悠来那么多科学家,朱斌又是打着“世界和平”的幌子,当然不能一个劲的发展武器,他刻意的让人分成两个主要组,一组负责固体发动机的,首先为他完成了火箭筒、火箭弹、火箭炮和初级导弹的研究,最后顺理成章的推演到尺寸足够大的探空火箭上---前期不是没搞,但那些直径不到300mm的单级固体推进器探空火箭的飞行高度有限,很难超过五十公里,远远不足以他们完成大气物理、空间物理、天体物理、气象、光学、电磁学等等方面研究的需要。

另一组则在前者基础上,首先开发成功了比较安全的鱼雷。从内部结构上说,先进的鱼雷实际上就是一枚火箭的雏形,除了需要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或者机械能,最后由螺旋桨完成推进第364章探空火箭(二)工作外,其他的高强度耐压外壳、战斗部、制导部、燃烧室、推进剂布置等等都差不多。要是最大的区别,在气动布局上,一个遵循流体力学,一个遵循空气动力学多一点而已,甚至鱼雷某些技术方面比简单的火箭更为复杂。

可以说。凡是能制造出优秀鱼雷的国家,技术上制造火箭都没什么问题,反过来能造火箭的国家,却不一定能搞得好鱼雷。

鱼雷成功之后,顺理成章的开工更大尺寸的玩意,并且液体推进剂和燃烧室、发动机、喷管、壳体等材料也都搞得差不多了,而火箭各种顶部仪器组件也随着世界级的开发团队到位之后迅速拿出产品。真真正正能进行科学实验的探空火箭自然就出来了。

基于成熟的主体结构、技术和推进系统的完善成熟,整个火箭开发团队几乎没走什么弯路,许多气动布局方面的问题在火箭弹上都经过反复验证了。

内部仪器部分原本是非常瓶颈的,但在朱斌这里全都解决了关键技术。全自动生产线制造的微型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和晶体管、高质量电容电阻能基本部件制造的电子板体型只有当前世界电子技术水平制造物的百分之一,极大的节省了空间;超高jīng度数控机床甚至立体打印机让所有细小结构和jīng加工的零部

鲁东道夫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minguozhigangtiekuangchao.23quan.com/9300021.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