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皇帝分身 > 第二六九章 科技、经济、内政(三)

第二六九章 科技、经济、内政(三)

推荐阅读: 大清第一太子明朝败家子世家女Hp当救世主不再是救世主我是军阀步步生莲北雄蝉动吕布的人生模拟器重生之抗日风云北方之王小阁老无敌六皇子穿越魔皇武尊神雕后传每次都是非人类大雄的爱情故事转红楼春锦衣笑傲行明朝那些事儿

,以及铸币机生产,皆是由军械厂负责。这样一来,军械厂也能够充分的分享到铸币的利润。而津发展银行而言,将铸币工作放在军工厂内,在安全xìng和保密xìng上,能获得保证。

毕竟,铸币还是有利可图,将银子铸成银元,每铸一块,至少能赚10%的利润。这种铸币工艺,若是被别人破解了,跟风模仿之风,肯定会盛行。

而这个年代,大明全国白银的总存量有10亿两以上。每年莫约还有300万两海外白银的净流入。这种净流入的白银,绝大多数都是银锭。银锭是按两来体现价值的,铸造成jīng美的银元,则是额外赚取了铸币费。

其实,如果将大明全境的白银,都铸成银元,这一过程,至少能赚取1亿枚银元的铸币利润。如果这一个过程分为30年完成,平均每年也能额外赚取300万两的铸币利润。当然,这仅是一个美好的设想,因为中国的存银,绝大多数都被地主老财们封存在地窖中发霉,如果不到迫不得已的关头,绝大多数的银子,是不可能流向市场中的。

说到银元,很多人误以为1888年清zhèngfǔ铸造的“光绪元宝”是中国首个采用西方技术铸造的银元。在此之前,中国流通的银元,都是西方商人输入的外来银元。外来银元的危害是,不足一两重的银元,但是由于制造jīng美,所以在中国市场上等同于一两银子使用。某种意义上讲,在19世纪时,西方人靠着银元套利的方式,获得了巨额的利益。清zhèngfǔ对外割地赔款,对内压制起义,财政出现了巨大的问题,才想到了铸造银元,利用铸币权去赚取额外的利益。

而实际上,中国历史上首次用机器铸造银元的行为,最早并不是发生在清末,而是在明末。

历史上,公元1659年至168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所制造的“漳州军饷”银元,才是中国首块银元。“漳州军饷”银元两面皆汉字、无图,直径3.9厘米,重7钱4分、即26克,实际不及此数。背面上端镌“足纹”,下端镌“通行”;正面横书“漳州军饷”、下方草书签押“朱成功”三字。因为银元上用草书写着“朱成功”的名号,所以这种银元,在南方被称为“国姓大木”银元。

在南明时期,一枚“漳州军饷”银元重量不足一两,却可以当一两银子使用。郑成功鼓励军人,向百姓购买军需物资时,皆要给用这种漳州军饷给钱。除了让士兵们养成买东西付钱的习惯,用来争取民心。而且,漳州军饷银元流通民间,也可以宣扬军威,鼓舞民间反清复明的信心。

而此时天津铸造银元,比之历史上的郑成功银元,发行的更早,而且银元也更加jīng美、复杂。

肖图白铸造的银元,正面以帆船图案、反面以枪炮图案。与此同时,上书“天津发展银行”的字样和“灭虏平寇,中兴大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等各种宣传口号。

除了正反两面的字样、图案之外,还有银元侧面的有着防伪锯齿。多重的防伪措施下,让银元的技术含量非

◬本书作者香港大亨提醒您《明末皇帝分身》将在全本)小说全网首发更新最新章节第二八六章 算是结束了,域名是♂23quan.com◬♂请来全本)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香港大亨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mingmohuangdifenshen.23quan.com/9447766.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