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不求生 > 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

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

推荐阅读: 无敌六皇子穿越清末当土匪神雕后传步步生莲大时代里的小军阀北国谍影大清第一太子重生之抗日风云武极天下吕布的人生模拟器中华大帝国穿越魔皇武尊超级家丁本王在此晚唐浮生小阁老辛亥大军阀蝉动武动江湖绝世唐门

批农民,“给以车辆口粮衣服,派员照料起程”,沿途给以各种方便和照顾。

李来亨对杨应琚这一措施,特在其奏折上批“好”字,大加称赞。

对到西域屯田的农民,朝廷大多给“每户地三十亩,官给籽种、牛具”鼓励进行生产。一般五年或六年土地升科交赋,亩交粮八升至九升**不等。

在朝廷的鼓励下,内地农民大批到西域安家落户,开垦种地,把往日一片片荒凉的原野变成了一块块肥沃的良田。

另外朝廷还允许一部分发配到西域服罪的犯人携带家眷,增加西域屯田力量。大顺对随犯人一齐到乌鲁木齐的家眷,“酌给地五亩,自行开垦,其未收获以前,官为养赡家口”,作为临时性措施进行安置。

回屯则是组织大批贫苦的东疆回部土著,前往北疆开垦荒田,组织生产。

庄屯,则是由内地的富豪、大族和大商帮直接投入资金组织生产。由于朝廷在内地对于土地兼并,往往设置了大量限制性条件,所以在内地投资土地甚为不便。

但是在西域地区,朝廷不仅没有限制富户兼并土地,反而出台大量政策吸引内地富商到北疆组织庄屯。

庄屯生产出来的粮食,也由安西大都督府和本地顺朝驻军直接收购。

这种一本万利的生意,吸引来了陕西、山西两省,甚至是一部分远在浙江的绅商,西出玉门经营牟利。

世祖朝的民族迁徙,改变了西域的整体面貌,破坏了过去西蒙古诸部对北疆地区的垄断权力,便于大顺朝廷采取分而治之的管理手段。

西域的地理位置,由东北而西南,先后与喀尔喀蒙古、甘肃、青海和西藏为邻。这些地方,除甘肃之外,均为少数民族居住区,农业比重很小。

甘肃地方,多年供应顺军,民力极其疲惫,平定准噶尔,该省人民虽除掉挽运之劳,而其本身粮食不能自给。

朝廷若从外省调拨粮食,须经河西走廊运送,路程几近上万里。那时西域地区路程,从北疆巴里坤到南疆叶尔羌就有六千里。顺朝即使财物充足,客观条件也不允许,朝廷深知西域驻军粮食必须自力更生,唯有大兴屯田。

那时的情况,可以说先种粮食后驻兵,或者说有多少粮食决定驻多少兵,所以,朝廷自然希望生产粮食愈多愈好,反对减少种地亩数。

甚至出现过伊犁驻军守将因当地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奏请停止由内地派往伊犁屯田士兵,结果被李来亨大加斥责。李来亨明确说:“西域地方,开垦地亩以备积谷,甚属紧要。积谷虽多,不患无用,且多垦土地自必多需兵丁,即稍有费用亦属无几。今卿等如此奏请甚属烦琐,伊从前不致如此糊涂!”

李来亨鼓励屯田多多益善,才促使天山北部屯田星罗棋布、四处开花。从东部的巴里坤到西边的伊犁,北至塔尔巴哈台,南抵库尔喀喇乌苏,从蒙古牧民到回回农民、汉族移民、遣犯、商人,都投入到垦荒的热潮中。

结果北疆的粮食生产不仅大大满足顺军设防之需,而且开始外调。西北经略使周祚鼎就因为西域粮食充裕,商贩稀少,提出在乌鲁木齐、巴里坤、哈密等地区准许商民报监捐粮,就是向朝廷交纳一定数量粮食获得监生资格。周祚鼎计划于乌鲁木齐、巴里坤、哈密三地,各收监粮十万石;济木萨、奇台、穆垒、昌吉等处,各收监粮五万石,总计为五十万石。大量粮食储备除满足军事需要外,还为移民开发西域准备了条件。!

✆喜欢看宇文郡主写的《明末不求生》吗?那就记住♂全本~小说的域名♂23quan.com✆♂请来全本~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本文网址:http://mingmobuqiusheng.23quan.com/26445641.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