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不求生 > 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

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

推荐阅读: 影视会员大穿越曹贼回到明朝当暴君紫阳路过漫威的骑士小白杨重生之黄埔卧底欢喜债剑动九天重生左唯重生之民国少帅这是你的江湖呢法师奥义穿越魔皇武尊武极天下读者和主角绝逼是真爱回到过去变成猫爆宠狂妻:神医五小姐千秋迷踪谍影

应衢就和易道暹等人成为了首批投靠闯军的湖北本地士绅之一。

李来亨在湖北大规模地推行营庄制度,从绅地主手中夺取了土地的经营权。为了防止这些有钱有力的绅闲在家中无事可做,生出种种事端来,李来亨之前就鼓励他们和恳德记合股经商。

大部分士绅其实都缺乏经营商业的才能,许多人只是能够勉强维持开支罢了。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本来在功名仕途一道上表现平平,如今与恳德记合股经营公私合营的商铺工坊后,反而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

像耿应衢就是这样的人物之一,他以前钻研读书科甲的时候,才干不能说没有,但比起自己的老朋友易道三、易道暹等人,那就实在是差之千里,好像米粒之比皓月。

大概连耿应衢自己都没有想到,像他这样一个老实巴交,一块石头砸进去都溅不出几点水花的大闷人,在经商一道上,却有着比之恳德记许多老掌柜们都更加出色的能力。

李来亨推行营庄制以后,耿应衢就积极响应,把家中土地尽数交给闯军委派的庄使管理。因为耿应衢的态度积极,所以很早前的时候,李来亨就专门嘱咐还在负责营田改革的白旺,说应多分润一些营田收入给耿应衢。

再到后来,因为闯军收支紧张,抠门的李来亨连原定的一成营田收入都不大愿意再分润给士绅,先是提出公私合营的办法,后来干脆把这一成的营田收入,从实物的粮食收入,变成了闯军所营商铺的货币收入,再到后来,又直接从货币变成了连银子都看不着的商铺股本。

不知道多少楚地士绅因此叫苦连连,大感上了“仁义李公子”的当,不仅丧失了自家田地的经营权,而且连当初说好的一成分润都拿不到手。

这些股本看起来价值颇高,可是绅们大多缺乏经商才干。真要干下去还不是赔本买卖?最后还要恳德记来便宜收购回股本!

只是在这些人中,像耿应衢这样的人物,就获得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耿应衢早就从在白旺德安节度使府中担任要职的易道暹那里获悉,闯军北伐在即。他早年曾在北京游学过,知道华北气候严寒,不比楚地的温暖,闯军大举北伐,又恰逢冬季将至,棉布一定会马上成为紧俏物资。

因此耿应衢就抓住先机,冒着被明军杀良冒功的风险,亲自前往安庆、芜湖和长江下游的镇江等地,找到了自己以前在江南结识的一些老朋友,利用他们的渠道从常州府、苏州府、湖州府和松江府等地采购大量棉布。

耿应衢从江南采购棉布回楚贩售,甚至得以直接和中原闯军做买卖,资本由一生百,事业兴隆,马上就一传十、十传百,轰动全楚。绅们正因为李来亨的“暴政”上顿挨不着下顿,听说了耿应衢的情况后,马上就找上门去,要和他联股做此营生。

但是后来袁继咸组织赣勇,截断九江,长江航运不通,耿应衢的生意就受到了沉重打击。但是既然因为李来亨强行推广营田制的缘故,使得士绅们再也无法通过旱涝保收的土地获利,无可奈何之下,只好铤而走险,继续用走私等方式经营贸易。

耿应衢则比一般参与棉布生意的楚中士绅更聪明些,他想到既然从江南采购棉布困难,不若直接于楚中织棉。楚中本来就有江化木棉,虽然不比江南广泛种植的余姚棉那样可以二十棉得七布,可是犹可以二十棉得五布,而且江化棉性强紧,还比余姚棉轻得多,同样适合织工使用。

这时候楚闯的营田政策已经进一步收紧,原本说好要分润给士绅们的一成粮食收入已经变成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股本”。

楚中士绅的生活大受影响,即便一些世代家资丰饶的望族,因为人丁繁多,也架不住这样的坐吃山空,连日常吃食都渐渐成了问题。

在这样紧张困顿的情况下,他们又无力举兵在湖北根基雄厚的闯军。耿应衢就抓住机会,说服了许多家生活困难的绅,同他合作经营纺棉工坊。

在随州和武昌,闯军本来就设有制作扬武蓝染料的浆染工坊数十家。耿应衢便在这些工坊附近,择地新建织棉、织丝的新工坊,既可以利用闯军制造扬武蓝培育出来的技工,又可以马上和闯军的浆染工坊合作进行染色。

扬武蓝配制成本极低,远胜于此时江北、中原甚至闽广一带盛行的染料。耿应衢将棉布染色以后,虽然还不能完全同实力强大的松江棉布竞争,但在运输成本相对松江棉布更低的闽广一带,已经薄有几分市场。!

❀本书作者宇文郡主提醒您《明末不求生》将在全♂本小说全网首发更新最新章节新书发布,域名是♂23quan.com❀♂请来全♂本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本文网址:http://mingmobuqiusheng.23quan.com/26445233.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