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部分

推荐阅读: 末世重生之炮灰逆袭阴阳先生绝望教室无限恐怖超级武装死亡女神我在末世开宝箱我被系统托管了天网终结者在异世界太子幻想降临现实提前登录诸天游戏末世重生之分身快穿女主真大佬王牌进化全球神祇时代修真四万年仙之机甲蹉跎影视世界诸天大佬

“别紧张,别把我当成一个大官,就当成一个工匠罢了。”秋冬野亲自替李守贞倒了一杯水,道:“其实这么多年来,官儿在不停地升,但我啊,还真不是当官的材料,以前见过的那些大官们的官威是怎么也学不来。其实像我这种人,往工坊里一站,怎么看都是一个工匠。这个官兄,也就是陛下让我能有更大的空间发挥我的特长罢了。来,喝口水,咱们慢慢说。”

“多谢大人。”李守贞举起杯子,一口将杯子里的水喝得涓滴不剩,一颗砰砰跳动的心这才安分了一些。

“这几个月来,你一直在使用我们制作的武器,说说你的感受,最真实的感受,从它的威力,他的使用方法等等,事无巨细,都细细地说给我听。”秋冬野道:“你要清楚,最后这些武器,都会配发到军队之中,如果他们有什么缺陷而没有被发现,到了战场之上是会害死人的。”

“是,秋大人。”李守贞清了清嗓子,道:“掷弹的威力,是勿容置疑的,说实话,第一次使用他们的时候,末将可是整整一夜都没有睡着,后来即便睡着了,梦里也都是那巨大的声响,爆炸的火光和漫天飞舞的残渣,毫无疑问,他们绝对会成为战场之上的利器。”

“从最开始到现在,那一种最好用,那一种威力最大?”

“威力最大的是我们最近开始使用的那些刻上了花纹的陶弹。”李守贞道。”末将仔细观察过了,那些碎片,基本就是按照先前镌刻的那些花纹破裂的,锋利的陶瓷片的破坏力是很惊人的。能深深地嵌进木头里,能轻易地撕破皮甲,但对于铁甲还是力有未逮。”

“那你觉得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如果装药的不再用陶罐,而是改用铁罐,末将觉得效果会更好。”李守贞有些迟疑地道。

秋冬野笑了起来。”你能想到这个,可真是不容易,不过铁弹壳子制作起来那可就麻烦多了,现在我们负责这个攻关项目的人还在努力。”他拉开桌子上的抽屉,从里面掏出了一个黑黝黝的东西,递给了李守贞。

李守贞仔细地打量着手里的东西,是用铁制作的,上面也镌刻着花纹,将弹体分割成了一个个菱形的图案。

“工艺不成熟,内里要装多少火药也不还在摸索之中,在最初的实验之中,有时候炸不开,有时候就炸成了几大块,还完全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不过以后,肯定是能攻克的。”秋冬野道。

李守贞有些兴奋地点了点头:“要是能用铁弹体,末将觉得可以轻易地撕透铁甲。”

“以后你会看到的,在使用之中,有什么不便之处吗?”

“有!”李守贞道:“首先就是投掷的距离问题,大人,像末将的臂力算是好的,但也只能将其投到七十步外,一般的士兵能投到五十步外,就很不错了。但您也知道,弩机的射程能在百步之外造成致命的伤害,而强弓的射距更远。在战斗之中,如果我们想将掷弹投进敌人群中,很显然是要付出不小的代价的。”

“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办法解决。”秋冬野点头道。

“再者,就是这引线的问题。”李守贞道:“这样作战的时候,受到的限制太大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带上引火物,在作战的时候将引线点燃。如果是雨天作战,基本上就没办法使用了。”

“关于投射距离的问题,我们还是有其它的武器的,比方说用改良的投石机来投掷火药包,这个其实要更简单一些。”秋冬野沉思了片刻道:“不过你所说的受到天气影响而无法使用,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但是现在,我们还没有找到解决他的办法。”

秋冬野为难地搔搔脑袋,这些问题他不是没有想到,只是苦无解决的办法。看着李守贞欲言又止的模样,他不禁问道:“你想说什么?”

“大人,我们常常用燧石来生火,两片燧石相撞,便会爆发火花,如果我们能在投弹的弹体里面状上燧石,再在外面加上一个拉绳什么的,一拉,燧石相撞……”说到这里,他突然停了下来。

秋冬野笑了起来:“火花出来了,可掷弹也马上爆炸了,这不是杀敌,而是自杀了。”秋冬野停了下来,突然站了起来,在屋里来回转了几个圈子。”这个思路可以啊,不能用到投弹之上,但我们可以用来制作另一个武器啊。”

他有些兴奋地看着李守贞。”你这个提醒很重要啊。”

“大人刚刚不是还说这不行吗?”

“掷弹不行,我们可以用来制作别的啊。”秋冬野呵呵笑着:“比方说,我们不用拉绳,而是设计一个机括,将掷弹埋在地里,在外面悄悄地露出一点点机关,嗯,不露出行,这个时候有人一脚踩上去,机关引去燧石相撞,爆出火花,引爆火药,轰隆一声,踩上这个机括的,还有他周围的人,是不是都会被炸死?”

李守贞打了一个寒噤,想到实验场上那些被炸得四分五裂的木头人,突然觉得这个主意当真好阴险。将掷弹埋在地里,让敌人自己踩上去引爆,这位秋大人的脑袋,果然与一般人不一样。

秋冬野兴奋地拍着手。”这是个好主意,我得把它记下来,回头就来试试。对了,你刚刚所说的那个思路,我觉得找徐来大人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解决延时爆炸的问题,如果能解决掉,那么你刚刚所说的雨天受限的问题,也便能解决了。”

就在秋冬野与李守贞两人说着话的时候,远离这里的大明皇宫之中,秦风也正在翻阅着兵器研究院中关于火药应用的绝密奏折。

很好,手雷弄出来了,虽然看起来还很原始,但什么东西都是从最原始的东西发展起来的,有了这个底子,慢慢地终会让他们弄出更好的东西。

用改良过后的投石机投掷炸药包,也算是勉强能起到杀敌攻敌的作用,可自己最期盼出现的火炮在哪里呢?

最原始的火炮,并不需要多少的技术积累,在火药出现之后,他是最早出现的远程攻击热兵器,如果说火炮最难制造的,就是那个炮管子了,但以现在大明冶铁炼钢的技术,制造合格的炮膛应当难度不大。现在大明应当可以直接越过青铜火炮去制造铸铁火炮了。

只有火炮出现了,火枪才会慢慢地得到应用啊。不过在无烟火药被研制出来之前,在装填速度的技术改进之前,秦风觉得火枪的用处并不大,还远远不如弩机弓箭好用。

“看来自己还得给他们一点点提示啊!”秦风叹了一口气,虽然他并不了解火炮的制造技术,但这并不妨碍他画一张火炮的外观草图出来然后在下面注释这个玩意儿是用来干什么的,至于将这张草图变成现实中的武器,解决这其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那就是秋冬野那些大匠的问题了。

想到这里,他提起了笔。

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繁荣的齐明边境贸易

在大明的前身,秦风还是太平军的首领的时候,齐国曾在明里暗里对其有过一些帮助。当然,这并不是出于友益,而是出于齐国当时政局的需要。当秦风大获全胜,彻底颠伏了越国,建立起了大明王朝并蓬勃发展的时候,齐国立即对这个朝气蓬勃如同一只小老虎的国度,产生了极高的警惕。数度想将这个尚未强壮起来的国度扼杀在摇蓝之中,最低程度也要让他虚弱无比。岂知事与愿违,在战火之中,大明越打越强,便如同一颗钉子一般,扎在了齐国的北方。

当发现已经无法将这颗钉子在短时间之内拔出之后,齐国只能暂时偃旗息鼓,在防范的同时,又开始了与明国的互相利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两国精心算计,活生生地坑了当时实力天下第二的楚国,让楚国就此一蹶不振。

此后,齐国陷入了与楚国的边境鏖战和帝国内部的纷争当中而不可自拔,大明却是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时机,在勤修内政的同时,一举灭掉了秦国,实力大大增加。随之与楚国结盟,在支援楚国抗齐的同时,以无孔不入的经济手段侵蚀着楚国,最终导至大明伐楚之时,楚国基本上毫无抵抗之力,只是在上京城周边发生了一些激烈的抵抗便最终宣告覆灭。

至此,大明已经基本成长为了与齐国势均力敌的对手。

十余年间,齐国虽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始终无法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大明,但他们的当权者,上至皇帝下至百官,对于大明的警惕之心却是从来没有降低过,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大量的商品交易,更多的是以走私的方式存在。

但随着两国皇帝签定了和平协议之后,两国的经贸终于开始了正常化。当然,出于对明国的防范之心,齐国仅仅开放了两个州郡作为双方的交易场所,一个是常宁郡,另一个是潞州郡。

大明对于楚国的经济侵蚀,对于在大齐所有有见识的官员,是一个警醒,也让他们认识到了覆灭一个国家,战争并不是唯一的手段。曾经的强国大楚,在大明的经济侵略之下,整个国民经济脆弱不堪,当大明举起屠刀的时候,楚国便应声而倒。

到现在为止,齐国仍然没有搞清楚明国的金融体系究意是怎么一回事。但他们却知道一点,必须严防死守,不允许明人在齐国踏入这一领域。一张轻飘飘的纸片,便能从大齐换走真金白银,换走一车车的实物,这在齐国的官员心里怎么也不踏实。

大明的谈判官员们努力的结果,也只是让齐国答允了在常宁郡,潞州两地可以使用明国的纸币,踏出这两个区域,明国的纸币在大齐便一文不值,买不到任何的东西。而没有官方的许可和推广,大明的纸币在齐国广大百姓之间,自然也缺乏公信力,属于那种擦屁股都嫌硬的东西。

不过大明也并不着急,对于他们来说,撬开了一条缝隙便已经足够。大明纸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以大明本身硬实力的增加,以及他的轻便易携带而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赢得他该有的地位。

两国和平协议的签定,带来了两国边境交易的极大繁荣。

大明的商品现在已经处在一个异常繁荣的阶段,国内的货物生产,正在慢慢地摆脱过去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而向作坊式过渡。商人们集中人手,集体生产,将货物的成本极大地降低,这使得在明国与齐国的交易之中,明国货物占有着极大的价格优势。

商人逐利,齐国的商人很快便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从大明进取货物运到齐国内地销售,哪怕是加上运费,其价格还是比齐国国内要更低。而更低的价格,自然就具备了更强的生产力。更何况,这种集中式的生产,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控要更有保证,质优,价廉,正在慢慢地成为明国货物的代名词。

两国相互开放市场只不过一年时间,但明国的贸易优势正在慢慢地显现,从明国进入齐国的,大都是加工过后的成品,而从齐国进入明国的货物,则是最原汁原味的原材料。

当齐国的官员们还在为商业的繁荣而发展而收获了更多的商税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发现,国内的一家一户的这种小农式作坊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慢慢地无人问津。农人们除了种田所得的收获之外,原本的一些额外的进项补益,正在逐渐地消失。齐国国库似乎在充盈,但国内最底层的百姓,日子过得并不比以前更好。虽然他们现在中的绝大部分都有了自己的土地,但同样的,沉重的赋税以及徭役也同样地加诸在了他们的身上。

在过去,依附于豪族的齐国佃户们,需要承担的赋税并不多,但当他们拥有了土地,成为了自耕农,赋税便随之而来。更重要的是,这些分给他们的田地并不是免费的,效仿明国土地政策的齐国,纵然规定了这些花费只需在未来的几年之内还清,但农民们想要还清这些款项并不容易。

因为有一项,齐国人并没有学去,那就是明国彻底地免去了徭役,极大地降低了农民承担的税赋。

而这一切,因为才刚刚露出萌芽,齐国的政策制定者,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问题。明国正在利用齐国开放的这两个口岸,采用着另一种有别于侵伐楚国之时的经济手段。

昌渚,过去这个曾经因为战争而变成荒芜之地的边境城市,正在因为明齐两国的贸易发生着天翻天覆的变化。

大明的轨道车系统,终于从武陵延伸到了桃园郡,桃园郡轨道车站,一时之间成为了大明最为繁忙的车站,无数从大明内地生产出来的货物,通过轨道车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了桃园郡城,然后再通过桃园郡城通往昌渚的水泥大道,转运到昌渚来。

曾经一片废墟的昌渚县城,一年时间,便已经是高楼林立,聚居在这里的原住民极少,绝大部分都是从全国各地涌来的商人,他们在这里买地建设起一家家的商铺,一座座巨大的仓库,无数的货物将这些仓库填满,然后又在极短的时间里,被齐国商人们买走,腾空。一座座的酒楼,客栈应运而生,许多的齐国商人,要么在这里买下商铺落地生根,要么便长期租用客栈房间作为交易的根据地。

大明的国立太平银行,私人昌隆银行,都在这里开设了分号,每天都能看到齐国商人们用马车拉着一车车的铜钱,或者是一箱箱的金银走进这两家银行,兑换成明国的纸币,然后去与明国商人交易。因为大明的商人不收这些铜银金银之物,只认大明纸币。

当然,如果大明要向齐国商人采购货物,同样也需要从银行之中兑换出金银或者铜钱给付给对方,因为对方回到国内采购,大明纸币则是无法流通的。

在这样的交易之中,齐国并没有做过统计,但大明的两大银行,却一直在默默地做着这些数据的收集,一进一出之间,齐人的这些硬通货,正在悄无声息的流入大明。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手段,两大银行还耍了一个小小的手段,那就是这些纸币和金银铜钱的进出之间,价格并不是一样的。用同样的铜钱和金银在大明银行兑换纸币,能够得到更多。比方说一两银子,在大明太平银行能兑换出一两零一钱的纸币,一两十钱,这零点一钱看起来不显眼,但如果数额足够大,便也是一笔相当大的收入。

这个不起眼的小手段,立刻便摧生了另一门生意的产生,不少的齐国商人利用各种手段在齐国国内获得这些硬通货,然后在两大银行兑换成纸币,再拿这些纸币去购买明国的货物运回国内销售,里里外外都是钱,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私下里还在嘲笑着明人的愚笨。

齐国商人很高兴,大明的两大银行也很高兴,因为他们正在执行的是大明帝国中央银行的另一项金融入侵计划,这个计划在长期执行之后,将会使得齐国国内的金银铜钱逐年减少,从而造成钱荒。

在利用经济,金融这些手段摧毁另一个国家的经济民生,大明人在经过了楚国一役之后,现在已经是驾轻就熟了,更多的阴谋手段,正在大明中央银行那些公房之中,被专业的人才一个个的冥思苦想出来,然后被逐一运用到实际手段之中。

货物倾销,金融掠夺,两项计划正在同步推进。

而对这些还没有一个完整概念的齐国,现在尚懵然无知,当他们意识到问题的时候,这朵恶之花,只怕早就开出了绚烂的花朵。明国的这两项计划,无论哪一个成了气候,对于齐国的经济打击,都将是极其惨重的。

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酒楼

好运来酒楼,名字极俗气,但却不折不扣是现在的昌渚最大的也是生意最为兴隆的酒楼。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好运来酒楼在这里扎根最早,时机也抓得极准,短短的一年功夫,便从一个只有五六张小饭桌的小饭馆变成了如今三层高的大酒楼。

酒楼老板孔连顺在当地也算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是本地人,在前越时期,孔家是昌渚有名的大地主,家财万贯,良田千倾,日子过得十分的轻松惬意。

生活的剧变起于齐国与大明达成协议自桃园郡撤军之日始。当时用心恶毒的齐军在临走之时,正儿八经地实施了三光政策,能抢走的全都抢走,不能带走的全部烧光,不愿跟着走的直接杀光,使得桃园郡遭受大劫,时至今日,在人口上仍然没有恢复到前越时期的水平。

孔连顺一家就是在那个时候被齐军裹协着一起到了常宁的。这些富户,能带走家中的浮财,但却无法带走土地。

作为敌国俘民到了异国他乡,钱财可就不再是傍身之物而是灾祸之源了,即便当时的齐国为了稳定这些从前越掳掠来的人丁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但却仍然架不住人的贪婪之心。

所以孔家很快就败落了。相比于那些本来就很贫困的百姓总是能在绝望之中觅得一线生机,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不同,孔家人却是完全适应新的身份。人生的巨大转折很快让这个曾经的家族分崩离析。

孔连顺在齐国苦捱了数年之后,终于与一些逃归的桃园郡人,逃回到了明国境内。只是过去光阴,皆成落花随水而去,今日之大明,再也不是孔连顺记忆之中的那个国度,孔家在昌渚县曾经拥有的一切,亦全部失去了。他连那些原本属于他家的土地也不可能拿回来了,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地契这些相应的凭证。

在大明统一前越时期,但凡是和平归顺了大明的郡治,其治下的豪绅地主们,在土地改革的大环境之下,都是将自己的土地出售给了朝廷,然后拿着一笔钱去开始他们的新生活,绝大部分投身入了商海。但孔连顺却没有办法拿到这笔钱,因为不管是桃园郡还是昌渚的大明官员,都不认这笔帐。那时的桃园郡郡治,整个穷得冒烟,别说是实在没有钱,便是有钱,郡守贲宽也不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赎买孔氏的土地。大明军队进入桃园郡的时候,这里早就是一片荒芜,土地皆是无主之物。

昌渚的大明县治按照规定给孔连顺分配了土地,房屋,牲畜,工具,不过这位曾经的大家少爷又何曾会种田呢?

不过他倒也是有些胆识,直接找上了昌渚县令,要求将这些分配给他的东西折算成银钱,他不要地,只要钱。

昌渚县令本来是不肯,因为在昌渚,土地多得是,但钱当真是缺,不过架不住这家伙一哭二闹三上吊,最终还是选择了息事宁人,给钱了事,说来也都是自家百姓,也的确是不会种地,将这些东西分给他,没的糟塌了。

拿了钱的孔连顺,便在昌渚开了一家小饭馆。

当时在昌渚,能吃得起饭馆的人并不多,最主要的就是一类人,大明的士兵。孔连顺虽然种地不行,但做生意的脑袋瓜子却是不缺的,针对驻守在昌渚的士兵大都来自沙阳郡等地的特点,专门聘请了一个会做沙阳菜的厨师。

军队长期驻扎在外,士兵思乡情绪自然是浓厚的,有一家能够吃到家乡味道的饭馆,自然便成了这些士兵们休沐之时的首选。

孔连顺的好运来小饭馆在昌渚慢慢地小有名气起来。大明士兵们薪饷极高,用起钱来自然也是爽利,几年下来,孔连顺很是赚了一笔。

一年之前,听闻大明将与大齐谈判签署和平协议风声的孔连顺,他当机立断向大明昌隆银行在郡城的分行贷了一大笔款,然后修建了现在的这座豪华气派的好运来新酒楼。

命运再一次地青睐了这位曾经的落魄公子哥儿,他的酒楼峻工不久,两国便签署了和平协议,常宁郡更是成为了大齐向大明开放的一个窗口,昌渚这个位于两国边境的小城,立时便成了风云之地。

现在的好运来酒楼,在当地算是一块招牌,也是一个地标建筑,因为整个昌渚,三层高的大楼还只有这么一座,便连县衙,也不过是一个小院子罢了。

好的口碑,好的地段,使得好运来酒楼当真是好运连连,在昌渚,便连酒楼客栈业的大享田氏,居然也竞争不过孔连顺。

好运来酒店的阁楼,被孔连顺装修得很是豪华,他将这里作为了自己平时的休憩之所,坐在阁楼窗前,透过琉璃窗看着下面街道之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和络驿不绝地进入到酒店里的客人,是孔连顺平素最大的爱好。

随着酒楼的改造升级,以前来得最勤的大明士兵已经少了,因为现在好运来酒楼的价格,纵然是薪饷极高的他们,也觉得有些吃不消了,也只有那些军官,才会仍然前来光顾。现在好运来的主顾,基本上两国汇集在昌渚的商人。好运来酒楼不仅有楼下的大厅,二楼三楼更是隔成了一个个隔间效果极好的小房间,对于有着极强商业保密意识的商人们来说,这些小房子,便是最佳的谈判场所了。

今天的孔连顺不是一个人坐在阁楼之上,在他的身边,还坐着另外一个人。如果此时有一个大明鹰巢的高级官员在场,对于这个人一定不会陌生,他是大明鹰巢的老对手,齐国鬼影的高级谍探秦厉。

秦厉以前一直在前越活动,参与了这些年来所有针对明国的行动,虽然结果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给大明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像当年他一手策划的蛮人下山,便一度使得刚刚建国的大明面临三面作战的窘境,使得那时的大明一度风雨飘摇。

“孔掌柜,生意兴隆啊。”秦厉笑得跟一朵花儿一般,满意地看着眼前的孔连顺。这个人,便是他的又一个佳作,现在看起来,当初的投资,完全是值得的。

别小看一个酒楼,自古以来,酒楼,青楼,客栈这些地方都是谍探人员收集情报的最佳场所,无数的机密有时候便是在一场场的觥筹交错之中不经意地说了出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些零碎的只字片语落在有心人的耳朵里,经过融会贯通,相与映证,最终便能形成一份极有佳值的情报。

“秦大人,这一年来,我的工作想必你还满意吧!”孔连顺对眼前的这个男人,有着惧怕,也有着厌恶,可惜他知道,这这一辈子休想摆脱眼前这个人的纠缠。

“满意,很不错,不但是我满意,曹辉曹大人对你的工作也是赞不绝口啊!”秦厉笑咪咪地道:“孔掌柜,你已经被晋升为校尉了,再往前走一步,可就与我平起平座罗。”

“在下可没有这种野望,只想平平安安就好。”孔连顺看着街道之上,身着黑衣,臂膀之上绣着一个安字的巡逻部队走过,突然打了一个寒噤。

秦厉顺着他的眼光看过去,问道:“这便是明人新的冶安部队?”

“是的。脱离了军队管辖,属于刑部管理。他们与本地捕快一起,构成了本地的治安力量。”孔连顺道。

“明国这一次的动作很大啊,你这里,还有一些什么新发现吗?”秦厉问道。

“秦大人,我这里来往最多的就是商人,商业情报或许会有很多,但涉及到朝廷大事,你觉得这些商人们能知道多少?”孔连顺反问道。!

本文网址:http://maqianzu.23quan.com/29767870.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