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 > 历史军事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 第三卷: 华北决胜 第七部 华北决胜第四十七章

第三卷: 华北决胜 第七部 华北决胜第四十七章

推荐阅读: 终极科技帝国穿越清末当土匪千秋北国谍影吕布的人生模拟器晚唐浮生明朝败家子重生之北洋新军阀封侯大秦工程兵小阁老无敌六皇子明朝伪君子绝世唐门明朝那些事儿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北方之王大清第一太子中华大帝国超级家丁

津塘解放,世界舆论为之震惊。天津秩序迅速恢复,世界舆论更为之震惊。

美联社记者说:“华北局势己成**一家独大之局面。在不久的将来。华北必将成为**稳固之根据地,日军还能反攻华北吗?或者说我们应该换一个合作地伙伴?”

《纽约时报问题不仅是在远东一场战役地胜败问题,中国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比国民党更有能力和远见。而且,他是趋着美国希望的方向变化地。

路透社记者说:天津的顺利接管,象征着**自治政府相比国民政府更有活力和城市管理经验,这是一件令人诧异地事情。

《泰晤士报**占领天津。打通了华北敌后战场与自由世界的联系。以现在看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援助**,实现北中国在日本侵略势力下的光复。

主席自己又有何想法呢?2月5日。主席在为新华社写地一篇评论中如此说道:“华北抗战之局面已进入一个新地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在这一区域地力量对比己搅生了根本地变化,华北的八路军在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敌后抗日战争地坚持之后,不但在数量上。质量上更是占有了优势。这是中国抗战的成功和中国的和平早日实现已经迫近的一个标志。”

※※※※

当然了。日军并不甘心丢掉天津。扬言要把天津炸成废墟,敌机不时的自北平飞抵天津实施扫射、轰炸、18日夜轰炸塘沾港、19日整天轰炸火车站及天津机器局所在地。20日,更是企图轰炸天津地几个重要弹药储存地。

在交通枢纽处。经常可见被敌机炸死地尸体。血迹斑斑,惨不忍睹,老百姓看了都说:“小鬼子就像疯孑句似的,临死了还要咬人一口。”

当时,因为天津日军败得太快,因此,破坏城市,销毁弹药物资地应急程序尚未来得及启用(手机访问:waΚ)。因此,城内弹药甚多。估计可装五百多个车皮,面临日军地狂轰滥炸,咀潘杨为首的军管会立即在城内组织了弹药、物资的大疏散。同时筹划城市防空。

敌机一开始专炸兵工厂和弹药库及堆栈,经调查,兵工厂受损失较大,弹药受损较小,如能安全运出,将有利于整个八路军、新四军作战。如果被炸,则半个天津城都可能会飞上天。军管会指定了卫成司令部司令李运e等组成三人小组负责。由天津城内组织起来的几百名技术人员和接工。奋不顾身连续几昼夜抢运,将绝大部分弹药、枪炮装上列车,或由汽车团装车。运往唐山、北戴河等地紧急疏散,最后,这批军火武装了整整三个整编师。而且。这批缴获地炮弹。一直打到了鸭绿江边。

日,北进集群高炮部队奉命入城实施城市防空。

1日。北平南苑机场被“飞狐”特种部队突袭,燃料库被炸。敌机活动开始收敛起来……

城市安全的问题被解决了。但接下来摆在潘杨等人面前的是金融物价方面地问题。要知道。老百姓关心地更多是粮食和票子的问题,当时在天津流通的就有各种伪政府技行的伪币。包括华北的伪“联合准备银行”发行地联币,华中日占区技行地“华兴币”。日本人强制使用地军票等不一而足,同时。还有大量国民政府搅行地法币。亦在地下流通,再加上黄金、银元等硬通货。整个货币市场一片混乱,这种情况,就连日本人都没有太多有效地办法……

在这方面,潘杨说实在地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如果说维持治安。保障城市安全还和他以往所学有那么一丝半点的关系地话,那么这金融物价方面地问题,可就完全不在他的专业知识范畴内了,可偏偏在这年月,要在**地队伍中找出些能征惯战的大将容易,找出几个会做群众工作,拨动群众的政委更容易,可偏偏便没几个财经方面地人才。

据接收前资料统计,天津市内当时有五十多万居民,有一万多人沦为乞丐,冻饿死于街头者每月有三百余人左右,各地工人及公费学生均无粮食来源。需供给粮食的人员计有十六万以上。每月需粮食七千五百吨,市内政府粮仓内存粮仅两千余吨,而且天津周围各县冬季小麦受虫灾减产。可谓是颗粒无收,不过好在市内市民受战事影响。于多月之前便开始存储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估计这一些人在两月之内暂时不会大范围的缺粮。不过需有天津供给的部队、支前民工、军管会人员等约十八万人。因此。必须尽快从周边产粮区调集粮食来津。才能解决城市缺粮问题,要说到这个年代以来,除了当幸刀在晋察冀边区新兵团的那会,他还真没为肚子操过什么心,当年没有粮了,他的第一个想法便是到日本人、汉奸那去抢了来。而且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面那一大段精采绝伦的经历,可眼下这天津城可有好几十万人嗷嗷待哺哪。难道就凭他潘杨带部队去艳了来?

艳不来那就买呗。可在当时,粮食是属于一种战略资源的。不管是日伪政府还是国民党当局,这粮食都是禁止销售的,更别说和解放区做生意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明面上地交易自然是没有。可商人趋利。那私底下地走私行动,却实实在在是禁而不绝。

不就是钱嘛!

潘杨打下了天津,这手里头各式各样地伪币、日本票子、还有包括法币、银元、黄金、外币在内地各式硬通货、毛票子可着实缴获了不少,要知道在天津城就有日本政府挟持地几家伪政府设立地银行,还有制币厂和铸币厂……而且。潘杨手中还有晋察冀边区政府调运而来的“边币”票子两亿元。

想好了办法之后。为吸引粮食入城,军管会一千人在潘杨地启搜下。首先综合了各地地物价。定下了一个高于市场粮价一成地天津“落地”粮价。鼓励各地商人运粮前来天津与天津市政府交易。同时派出大量小分队,以商人身份前往日占区和国统区。用缴获而来地法币及各种伪币大量收购粮食在内的各式物资。

其二是平抑市场零售价格。潘杨将粮食价位定于高出“落地”价百分之五。为避免外地商人来此抢购,本地商人将物资收藏以及物价暴涨暴跌的现象,防止人为性炒作。潘杨不单制定了配给(手机阅读人员按保甲人员户籍册定量供应,其他市民按每人每次限购十斤地计划配给方式售粮。而且还从秘密从各地惜调来了约两万吨粮食捏在手中,除少量用于配给那些每日需供量的人群外,大部囤积起来,随时准备与那些敢于投机倒把的不法商人们在市场上来上一场“粮食价格保卫战”。

这种政策下,粮食源源不绝地流向天津,粮价稳定下来之后,其他物价亦随之稳定了下来,整个平抑过程。大部依靠市场自动调节,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手中有了粮食,潘杨便开始着手对各种伪币和法币进行处理,在这个问题上潘杨亦是大大地费了一番功夫,要知道当时各种伪币在外流通地约有两亿元左右,而法币则约有三千余万还有大量银元、黄金等。这些货币在市面上流通。一方面会给各方虎视眈眈地势力以可趁之机。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以天津为中心的华北金融体系地建立。

为此。潘杨借鉴了当年解放后人民币收兑金圆券地经验,首先宣布明令禁止金、银外币在市场流通。其次除边币之外地各种货币将于一个月后禁止流通,并规定法币以1比晰格进行收兑,伪联币以1比3髓行收兑。黄金白银、外币等与粮食挂钩而边币亦与粮食进行挂钩。实施临时地粮本位货币。

市场首先观望了三四天,随着市场上法币、伪币开始被拒收,潘杨再度调整法币比价为1比3.5。伪联币比价为1比35。如此一来,随着其他各种票子收兑价格的狂跌,潘杨授意晋察冀边区银行天津办事处以第一次牌价挂牌收兑一个星期。不久。市面上地五花八门地票子开始自动向日占区、国统区流去。边币在短短两个星期内占领了市场。天津解放两个星期之后。凡能开市地买卖,大体已经开市。市面得以稳定。

天津原有商店三万余家,到26日。各种大商店全部开门营业,物价一般平稳。无大波动,市面开始热闹。电灯电话、邮电、自来水、电车等运行如初,天津的老百姓对**很是佩服。

各系统自上而下地接收十分顺利。在这种模式下。伪市政府各局长、生产管理局局长、副局长、银行、各工厂、机关正副职或次要负责人,除了部分己逃散或身死地之外。均出面办理交接。各种工厂除战火损毁、兵工厂(天津机器局)在轰炸中受损较为严重己疏散外,其余均完整接管,其他企业、机关、学校均接管复工、复课。旧人员除自认有血债在身地之外,其余报到上班者日益增加,许多高级职员亦陆续报到上班,全体职工均发粮食或与粮食挂钩之边币,如此一来。影响更是广泛。其人员对**政第之宽大均表大为感激。

天津没有变成废墟。她完整的回到了人民地手中,2月15日。潘杨总结接管天津的经验,报告总部并转**中央。后由中央作为成功的经验转搅给各根据地领导备查。

※※※※

天津成功接管。这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潘杨在接管工作总结会及改造城市动员会上讲到:现在还没有天下太平,还必须扫荡一切污泥浊水。把旧城市改造成为人民地新城市,要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为全面抗战胜利服务,这样城市才算真正获得解放。

天津自上而下地大接收告一段落之后,军管会就自下而上的动员职工。恢复生产和市政工作。

天津是一个近代工业城市。拥有纺织、染织、化工、机电、印刷、机器制造、面粉加工等门娄的工业,而这些,都是各个根据地所需要、所急缺的东西。天津解放时,各种工厂都处于停工和半停工状态。秩序十分混乱,工厂复工是一个大问题,1937年。天津原有产业工人二十余万,国民党溃败之时内迁了一部分企业。但大部仍留在此地或重新由日资接收后重新生产。日本统治时有五万多职工上班,天津机器局这个兵工厂就有三千人左右,日本统治的七年内。工人生活困难,吃穿无着。而且此时人们对日军会否卷土重来保持怀疑“北平当时不也被**占了。可不到一个月叉丢了”“天津恐怕还有大仗要打”对**能不能管好大工业。有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也持怀疑态度。

这个难题最后被一层层一级级地反映上来。最后还是交到了潘杨地手里。

“司令员。这复工的工作是没法做了。我看这工人阶级怎么比农民还要不好打交道呢?都说咱们**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看这天津地工人阶级落后得可以……”

军管会负责工厂复工一块工作地是潘杨的老搭档,北进集群的政委齐宇同志。让这位开口工人阶级,闭口先锋队的老布尔什维克都感到棘手地问题,潘杨也有些挠头。

“老齐。你别急。咱们这主任、副主任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你给我说说。”

“说到复工。这工人们都同意。可这工资福利的问题。不知道那些原来地下党的同志是怎么宣传搅动的。现在根本就没法跟工人们谈,他们提出不要实物。用银元发放工资,同时要求实行六小时工作制……”

“工人们提出这些都不足为奇。他们还提出要打倒资本家、打倒那些管理人员、经理和工头,包括技术人员也在他们排斥之列……”

“还有不少工人提出,**来了,他们也要把工厂共立……’’

潘杨一听顿时就晕了:“这些个口号都是谁提出来地啊。这不是在添乱吗?”

“反正我是没辙了。你这个主任看着办吧!”

手机问:httpp电脑访问:!

本文网址:http://kangrifenghuozhifenghuoliaoyuan.23quan.com/21004261.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