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 唐宗其一

推荐阅读: 广府爱情故事为了伴侣,这个反派也可以不当洄天满朝文武都能听到我的心声成为雍正妹妹之后嫁国舅朋友宦海官途幼崽降临暗堕本丸!从长生苟到飞升覆水游戏侵入现实香江神探[九零]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骤落在娃综摆烂后,我爆红了第九农学基地穿唐后,我和导师面面相觑回南天异兽迷城

【提起唐太宗,尽管近年来已经没有这么众所周知,但他此生的挚爱,定然是自己的发妻长孙皇后无疑了。他们少年夫妻,一路携手,便是翻遍上千年的史册,也是当之无愧的模范夫妻。】

原本有些提心吊胆的李世民顿时轻松下来。

若他的逸闻便是与观音婢之间的闲情轶事,那多多益善。

他愿意听。

没错!他们就是模范夫妻。

而且,什么叫近年来没有那么众所周知?

是他宣传还不到位吗?继续努力夸夸皇后!

【爱她就要给她最好的一切。唐太宗登基十三天后,就为自己的发妻准备了一场热闹繁盛的封后大典,而彼时,突厥正大兵压境,为此,京师戒严。

就算明天是世界末日也不能阻拦他今天就要为发妻封后的热烈。

不知道隔壁突厥可汗知不知道自己在二凤陛下心里这么没有存在感。】

世,世界末日?

李世民心里有些嘀咕。

那倒也不至于吧。

他对自己手下的那些将领们有信心,肯定不会有问题。

再说了,大不了封后大典之后自己亲自上嘛,反正肯定能让那突厥可汗从哪里来的回哪里去,何须担忧。

当然是封后大典更重要,他必须第一时间给愿意与他生死相随的观音婢封后呀。

【纵观长孙皇后一生,可以说活得优容自在,而这也与唐太宗给予她的无上的尊重与信赖不可分割。

毕竟其他皇后可没有这么多的机会可以劝谏成功,因此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长孙皇后说的话,二凤陛下他是真的听啊。】

李世民表示不理解。

那,那观音婢说得有道理他为什么不听啊。

虚心纳谏是一个帝王应有的品德。

虚心听取自家妻子的建议是一个丈夫应有的品德。

正是如此。

【长孙皇后若不想让哥哥当丞相,那便是封了也要让兄长辞官;而因长孙皇后之求情,异母兄长便是犯了谋反之罪,也可被格外宽容,留得一命。

我们凰后,平平无奇顺毛高手罢了。

毕竟我们骄傲小二凤炸毛了是需要顺毛哄的呀。

总而言之,便是因为此技能,让长孙皇后在史书上留下了许多鲜活的劝谏小故事,因而以贤德之明千古颂之。】

长孙皇后起初先是皱了皱眉。

她也没有这么强势吧。

分明都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稳固,不愿因自己的缘故让长孙家成为下一个吕、霍而已。

但听到后面,长孙皇后忍不住掩唇而笑。

没错,天幕此言甚是贴切。

二郎有些时候生气起来可确实像个炸毛的小凤凰。

李世民听到自己的皇后千古颂之,表示,算了,他大度,就不跟天幕一般见识了。

【提起《女则》,许多人便想起了那些刻板教条的女德教育。

而实际上,虽然虽然长孙皇后本人是《女则》的作者,但长孙皇后所写的《女则》早已失传,那些内容不过是牵强附会而已。

毕竟长孙皇后自己可不是一个拘谨刻板的女子。

她于上林苑游玩,作下《春游曲》,还与唐太宗分享此曲,唐太宗见而诵之,啧啧称奇。】

刻板、拘谨?

李世民仔细看了看身侧的观音婢,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种词汇是怎么跟他的皇后扯上边的?

还有《女则》?

观音婢什么时候写了《女则》?他怎么不知道?

【唐太宗本人是唐朝皇帝里的一股清流,在那个佛道盛行的朝代,唐太宗本人不信佛也不信道,可却愿意为了妻子求神拜佛。

起因是妻子不愿因自己而大赦天下,但我们二凤小可爱是谁,是此路不通绕路也要走的人,因而另辟蹊径,竟然为了给长孙皇后祈福,大修天下392所废弃寺庙,希望佛祖可以保佑妻子逢凶化吉。

可以说,太宗朝的每一次大兴佛寺,要么跟长孙皇后有关,要么就跟长孙皇后所生子女有关。

这何尝不是一种违背原则的深沉呢。】

李世民敏锐地从其中察觉了一丝不妙。

他为什么还会经常因为孩子们大兴佛寺啊?

岂不是说明孩子的身体也不怎么样吗?

李世民本人感到有点心慌。

而且虽然天幕没有直说,但若自己竟然大修392座寺庙,岂不正说明了观音婢那时危在旦夕?

果然——

【可惜,天妒姻缘,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年仅三十六岁。

虽然惋惜,但长孙皇后之早亡是可以预见的。

毕竟长孙皇后身体一直比较弱,患有气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哮喘,在当时的医疗背景之下,是很难治愈的,便是在如今,也颇为棘手。结果还一连生了七个孩子,七个啊!

再加之贞观九年的连续打击,长孙皇后没能撑住,英年而亡,并非意外。】

贞,贞观几年?

李世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不会计数了,手心一片冰凉。

是,观音婢确实患有气疾,但一直用药控制,倒也还算康泰,怎么会去世的这般早。

还有,贞观九年发生什么事了呀,怎么也不给他说说清楚?

长孙皇后便坐在他身侧,此刻默默无声地握住了他的手。

却也有些深思。

听天幕之中女子的口吻,似乎对于生七个孩子感到格外不可思议。

但这难道不是很寻常的事吗?

虽然的确,频繁的生产确实让她的身体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但这种事要怎么控制嘛。

【发妻已逝,可唐太宗对妻子的思念与发妻离世的哀痛却毫无衰减。

他为妻子上谥号曰“文德”。由此,长孙皇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复谥皇后。

而文者,是唐代最美好的谥号,文为无以尚也。

可就算是一个文字,也难以说尽妻子的美好,必须还得再加个德,才能堪堪与妻子相配。

可能在太宗陛下心里,自己的妻子就是这么完美吧。

不过幸好我们二凤陛下的审美还是在线的,没有再加个十几个字。】

李世民本人已经蔫了。

就算天幕再夸他也提不起劲来了。

双谥有什么用呢,反正妻子也回不来了。

不行,不能如此,他要想想办法。

听天幕的意思是说生孩子太多了也不行?

那要不少生一点?

反正也已经有了可以继承大统的儿子了嘛。

还有,谁没事干谥号十几个字啊?

多难听。

【但美好的谥号又如何,也难以平复唐太宗本人丧偶的悲伤,他在给魏征的回复上诏中表示,自己自从丧偶以来,心思恍惚,寝食难安。

为了追思皇后,他特意修建层观,遥望昭陵。甚至砍去了阻碍自己视线的树。

不过又因为魏征的内涵,不得不将层观拆除。】

啊啊啊,魏征那个气人的家伙,他要给他写手书骂人。

下一秒,李世民有点蔫。

可是他骂不过魏征啊。

想他口才无双,却偏偏说不过魏征,可恨,可气。

李世民忍不住流起了眼泪。

呜呜,他不就是想怀念一下亡妻吗,难道他还不够可怜吗?

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沉默又熟练地给人递上了一块擦泪的手绢。

【唐朝惯例,要等皇帝驾崩之后,皇后才可配享太庙。可规矩嘛,不就是用来打破的嘛。

文德皇后先行配享太庙,且唐太宗本人还十分僭越地将祭奠长孙皇后的专用庙乐定为只有皇帝本人才能使用的《光大之舞》。

更惊世骇俗的是,因为长孙皇后去世之时,晋王和晋阳公主年幼,唐太宗竟然亲自抚养晋王与晋阳公主,此乃亘古未有之举动。

唐太宗是历史上第一个亲自抚养皇子的皇帝,更是唯一一个亲自抚养公主的皇帝。

可以说,这完全是因为长孙皇后。】

李世民还是很难过,但是一定要表达自己的不理解。

这有什么好惊世骇俗的嘛。

他都这么惨了,当然要好好珍惜仅剩的亲人了。

雉奴和兕子还这么小,自然要亲自抚养,而且一定要接到自己的内殿跟自己日日相伴,让他天天可以看见才能勉强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

【可后世人搞事的第一原则,那就是,没有爱情的一定要努力搞爱情。可如果是史书盖章的真爱,那必须要逆反。

你怎么能有真爱呢,你的真爱怎么能是你说的那个人呢。

一定是假的。】

李世民:???

如果连观音婢都不能说是自己的真爱,那真爱还会是谁呢?

【某种程度上,唐太宗与明成祖这两位靠自己努力得位的皇帝殊途同归了。

唐太宗真爱是长孙皇后,所以皇后一定是靶子,其实太宗的真爱另有其人。

明成祖的真爱是徐皇后,所以他之前一定有个蒙古的白月光,只是勉强跟徐皇后一起过日子罢了。】

李世民不理解,李世民大为震撼。

什么叫皇后是靶子,还另有真爱?

哦,意思是说他特别宠爱和看重皇后,只听皇后的,让长孙家成为皇后的依仗是为了喜欢别人?

怎么这么莫名其妙,他不明白。

他为什么要这么干啊?

本就怀疑自己是明成祖的朱棣这下更确定了。

他的皇后不就姓徐么。

什么蒙古白月光?

是说他之前喜欢蒙古姑娘?

开什么玩笑呢?如何可能!

他和皇后分明是一见钟情!

【于是各位努力的编剧与作者奋力翻开史料,从其中找出了不少太宗皇帝的真爱。

而巢王妃杨氏一下子引入眼帘。

啊!弟媳!啊!你们大唐的不正经果然是从太宗开始的。

啊!某些人信誓旦旦,他们懂了,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正是为了强夺弟媳。】

李世民被天幕这接连几个啊惊得心惊胆战。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巢王妃?巢王妃跟他什么关系?

他为什么要为了巢王妃发动玄武门事变?他又不是脑子有问题。

而且不觉得逻辑很奇怪吗。

观音婢知道他要为了弟媳发动玄武门事变,还冒着生命危险亲上城楼为将士鼓劲。

是他脑子出了问题,还是观音婢脑子有问题?

估摸着按这个逻辑,他们两个人都不太正常。

还有,什么叫不正经是从太宗开始的?是什么让后世之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所以后世的那些子孙到底有多不正经?!

本文网址:http://kaijugeiqinhuanghanwuebukexue.23quan.com/50336696.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