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推荐阅读: 反派剧透我一脸虐文求生游戏广府爱情故事靠恐怖游戏打入酒厂高层香江神探[九零]嫁国舅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满朝文武都能听到我的心声洄天我可不是万人嫌[快穿]东家有喜嫁给铁哥们莉莉的宝石[ABO]从前有座镇妖关小皇子残废弃子穿书后在娃综摆烂了朋友心尖意异兽迷城风月狩

“朕决定,令所有四十岁以下、未曾孕育子女者归家。”

“若有心想要再嫁之人,朕会送上嫁妆一份聊表心意,若不愿再嫁……家中乐意养着便养着,若不乐意多养这么一张嘴,朕也可以为其提供一份生计。”

其实若按着她的想法,她甚至想将五十岁以下没有子女的全都给打发了,不过考虑到封建时代的具体情况——三十多岁都能做祖母了,叫人再嫁已是极具挑战,五十岁可就算了罢。

在这个时候都属于是老年人范畴了,十有八/九是不可能再嫁,娘家大概率也都变成了兄嫂、弟妹当家做主,处境估计不会太好,叫人自个儿谋生似乎也不大合适,勉强就养着也罢了。

毕竟这件事的初衷,最重要最根本的一点还是鼓励妇人再嫁、就业,而非当真是为了甩麻烦,不能真不顾对方的死活。

然而,酌情考虑过后的定夺对于这个封建时代的人来说却依然极具冲击。

此言一出,霎时满堂哗然。

头一个跳出来的依旧是老熟人礼部尚书。

只见他老脸涨红,捶胸顿足道:“新君上位即将亡父后宫撵回家去,从古至今闻所未闻!还请皇上收回成命,切莫做出此等荒唐不孝之事令天下人耻笑!”

单若泱闻言不禁冷笑出声,“徐大人说得倒是轻巧,朕倒想问问,你可知先帝后宫究竟有多少人?”

莫说礼部尚书噎住了,便是满朝文武也没谁能答得上来。

闲着没事儿谁会去掰着手指头数皇帝的后宫啊?约莫也只知道数量不少罢了。

见此情形,单若泱面无表情地说道:“朕来告诉你们。”

“据统计,单只正儿八经有名有份之人便足有二百七十五,余下官女子人数更高达一千有余!”

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女人。

据掖庭记载,周景帝在位近二十八年间,以“选宫女”为名数十次从全国各地搜罗年轻貌美的女子,迄今为止在宫里当差的宫女已足足四万有余。

当然了,便是将那死老头儿榨成人干他也宠幸不了这么多女人,绝大多数连面都不曾见过罢了。

显然,满朝文武也没人能够想到事实竟如此惊人,一时间齐齐失了言语。

单若泱接着说道:“各个品级的嫔妃份例究竟有多少想必也不用朕再一一道来,官女子虽非正经嫔妃,待遇却也在普通宫女之上。”

“拢共一千多个女人,每日里单只吃喝便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再加上每季度的衣裳首饰胭脂水粉等物,以及平日寝宫里的各方面生活消耗更无法估量。”

“再者,宫里再怎么着也用不上几万宫女来伺候,粗略估算,便是剔除掉其中大半皇宫也依旧能够运作自如。”

根本都不用一笔一笔去细算,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里头的花费绝对堪称巨额天价,指定是能叫人惊掉眼珠子的程度。

难怪大周愈发显得捉襟见肘了。

那死昏君一方面自己不断要折腾弄什么仙丹,一方面又要养这么多女人……莫说一个国库,便是再多几个国库也不够他这样造的。

“国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国库又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众爱卿应当也心知肚明……遭遇经济危机时都知道要开源节流,可国库要想开源谈何容易?无非是将负担转移到平民百姓身上去罢了,但凡长了点脑子的都知道这条路行不通。”

“除此以外,便也只剩下想方设法节流这一条路可走了。”话到此处顿了一瞬,单若泱的目光在众朝臣的身上缓缓划过,一语双关,“朕坚决不养闲人。”

大臣们谁也不傻,当即心头一震,已然暗暗扒拉琢磨开了,生怕自己就是新君眼里的那个“闲人”。

最后,单若泱的目光又重新落回到礼部尚书的身上,“徐大人若打心底觉得此事过于荒唐招人耻笑,不如您老帮帮朕可好?”

“只要有人肯出钱替国库减轻负担,朕也并非死活要撵了人回家去才满意,朕指定将她们好好供养着,以表示朕对先帝的一片孝心。”

礼部尚书的脸都绿了,其余官员这会儿更是将头又埋低了些。

站着说话不腰疼谁都会,磨刀霍霍向自身时可就知晓疼了。

再则,她说的关于国库的问题也实在不容忽视,这样一份巨大的额外负担着实显得十分多余。

沉默片刻,有一个人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五十多岁的年纪,面容严肃不苟言笑,正是翰林学士张大人。

单若泱对这个人也很有印象,盖因此人向来与礼部尚书是一派的,皆属于那等满口礼教的老顽固,回回张嘴必定叫人不喜。

这回果然也不出所料。

“皇上所言甚是,过分庞大的先帝后宫在如今来说的确是个极其巨大的负担,若能妥善解决确是好事一桩。只不过多余的宫女放出宫去便也罢了,嫔妃及官女子却正儿八经都是先帝的后宫,实在不宜这般处置。”

“正所谓‘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令嫔妃自行改嫁一则有损皇室脸面及先帝尊严。二则夫死妇改嫁实乃丧伦败行伤风败俗,非贞节烈女所为,自古以来便叫世人所不耻,朝廷理应严加惩治以正风气才是,万不可再有此令人误会鼓励的行径,恐会助长歪风邪气。”

“是以,微臣建议不如在城外建一所皇家寺院,令先帝后宫前往修行守节,空闲时间可用来耕种自给自足。如此既能解决眼下的困扰又不会损害皇室脸面先帝尊严,于天下万万妇人来说亦是一个典范表率。”

话音才落地,便立即引来不少附和赞同的声音。

“张大人此法甚好。妇人贞洁从一而终也,夫死理应深居简出为其守节到死,万不该另嫁他人,朝廷不能助长此风。”

“建立皇家寺院后还得令专人仔细看守才行,以免有那不知廉耻之人做出什么伤风败俗之事。”

“是极是极,毕竟里头绝大多数都是年轻女子,只怕未必能忍受长夜寂寞,最好是叫那严苛些的老嬷嬷近身盯着才行,一旦发现有那鲜廉寡耻之人便立即施以严厉惩治以儆效尤。”

而对这个提议最为赞同且最有发言权的还是礼部尚书。

只见他满脸自豪道:“我家长女当年是望门寡,我便将她送往庵堂绞了头发,从此常伴青灯古佛,一则斩断孽根安心守节,二则为其未婚夫婿虔诚祈福,三则为族中姐妹树立典范,一举数得甚好甚好。”

这种场合将这事儿拿出来说还能是为什么?不过是为了炫耀。

就仿佛是什么功勋荣耀似的,他那副骄傲自豪的嘴脸实在是令人作呕。

偏还真有不少人向他伸出了大拇指,口口声声全是赞誉。

坐在上头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的单若泱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勉强压抑住心底的愤怒,看着他们的眼神就仿佛在看什么臭虫似的。

男□□妾成群是天经地义,女人哪怕是死了丈夫再嫁就成那丧伦败行之人了。

何其荒谬?

究竟是哪里来的脸要求女人从一而终,为他们这些狗男人守节到死的?

真真是脸大如盆,厚颜无耻至极!

眼看礼部尚书在一众吹捧声中愈发得意洋洋,单若泱实在是忍无可忍,冷笑道:“徐大人可还记得上回朕与你说过什么话?投胎做了你的女儿,那一定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的。”

赞誉吹捧声戛然而止。

礼部尚书得意的笑容登时就僵在了脸上,脸色涨红如猪肝,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道:“皇上何出此言?莫非皇上不赞同从一而终?”

这话问的,多新鲜呐?

就如同男人永远不会共情女人,她身为女人,还能共情得了男人不成?

尤其是这种打根子底下自私自利至极的男人。

不理解,永远也不想试图理解。

可惜,毕竟她如今面对的是满朝堂的男人,话还是不能说得那般直白。

单若泱颇为遗憾地暂且按下了想要戳穿他们虚伪表象的心,神色淡然自若道:“众卿口口声声说从一而终方为好女子,改嫁便是伤风败俗不知廉耻,如此朕就不禁想问了……倘若朕的丈夫林大人犯下过错,朕休了他另择他人当如何?”

“倘若林大人走在朕的前头,朕莫非也要为他守节到死才行?若找了旁人又当如何?诸位怕不是也要在背地里骂朕水性杨花鲜廉寡耻?”

林如海:“……”

众大臣一脸惶恐,“微臣不敢。”

“不敢?”单若泱皱眉,似笑非笑,“原来只是不敢啊。”

这时,丞相站出来说道:“皇上请息怒,以所谓的‘从一而终’来判定一名女子的德行实属过于偏颇武断,非明智之人所为,相信诸位大人也绝非此意。”

此言一出,立时就令头脑发麻的大臣眼睛一亮,甚至都来不及思考便下意识附和起来。

“对对对,微臣绝无此意!”

却也有那反应过来不对味儿的人一脸不赞同,“丞相大人此言差矣……”

“够了。”单若泱不耐烦地打断了翰林学士的话,冷声道:“朕没有那闲工夫跟你们在这儿举行什么辩论赛,朕是在告知你们决定,而非征求意见来的。”

“先帝后宫各自归家已是板上钉钉之事,无需反对,反对无效。”

“至于说往后究竟是否要改嫁那就是她们自个儿的事了,朕管不着也懒得管。”

话虽如此说,可那样的举措不就是从侧面表示支持改嫁吗?

不想嫁人就叫娘家养着,娘家不养那就自个儿出去辛苦劳作养活自己,总而言之与皇家再无瓜葛。

而选择改嫁却可以得到嫁妆一份。

或许不会多丰厚,但多少也够清净小日子了。

最重要的是,这是当今天子赏的嫁妆,是一份莫大的荣耀,更是无言的支持祝福。

嘴上说着不管不问无所谓,实则态度上早就已经显露出来了。

顽固不化的酸儒还想要再坚持,单若泱却未曾给他们这个机会。

直言接着道:“是以你们也不必在这儿跟朕扯什么忠不忠贞不贞的,朕听不得这等肤浅可笑的言论,那会叫朕忍不住怀疑尔等的思想是否早已腐朽不堪,只怕不能与朕十分契合。”

早已将“揣摩圣意”刻进骨子里的大臣们登时都消停了下来,越琢磨越忍不住心惊胆寒。

正惊疑不定之时,似是为了印证他们的揣测,单若泱又开口了。

“恩科定在三个月之后,考题方面还得劳烦丞相多费些心思……朕需要的是思想活泛、有冲进有创造力的人才,那等墨守成规泥古不化之人便罢了。”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君臣之间能够思想契合才是最重要的,如此方能事半功倍,共创大周盛世。”

丞相自是满口应承。

而方才还上蹿下跳的那些个老顽固这会儿却是心都凉了半截儿。

这还能是什么意思?分明是在点他们啊!

朝堂之上向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既然摆明她是要趁这次恩科寻找合心意的人才,那也就是说,如今在场的人当中必定有人要让位的!

这下哪个还能顾得上蹦跶?再蹦跶乌纱帽就要丢了。

而这其中,尤以礼部尚书和翰林学士的脸色最为难看,毕竟方才就属他们两个话最多。

且仔细回想起来,似乎回回反对圣上的人当中都有他们两个。

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他们彼此双方的思想是当真存在巨大分歧。

这偏偏才是最要命的。

经此一遭过后,直到下朝大伙儿都消停得很,一个个恨不得夹起尾巴来做人,处理起事务来倒是顺利多了。

好不容易早朝结束,回到崇德殿的单若泱忍不住就是一顿吐槽。

末了,咬牙切齿道:“这世上最可恨的便是这等顽固不化的酸儒,跟他们说话实在痛苦极了,听他们说话更痛苦千百倍,简直就是非人折磨。”

听听那些狗屁不通的言论,没有二十年脑血栓都说不出那种话来。

“再这样下去,真担心哪天我一个绷不住会干出当朝殴打朝廷命官那样的荒唐事来,真真是太气人了。”

萧南妤赶忙递了碗茶给她,“快消消气,犯不着跟那等脑子不清醒的虚伪之徒置气。”转而又岔开话题,“圣旨已经拟好了,现在就传?”

“传吧,早做准备也好,等出殡之后便立即遣散。”

预料之中的,一石激起千层浪。

十几岁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倒是很乐意出宫另谋出路,毕竟对于她们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不多时呢,往后大半辈子都要拘在宫里守活寡未免太过凄苦,仅想想就足够叫人头皮发麻满心绝望了。

出宫不论能否觅得良人享福,却怎么也都比那样的日子好太多太多了。

而二十好几奔着三十去的那部分女人虽略有迟疑忐忑,私心里却也还是觉得出宫是更好的出路,反应并不很大。

真正打击到的是那些三十多岁乃至奔四十的女人。

在这个十五六岁就能当娘的时代,三十多岁的妇人大多都已经有孙辈了,俨然已是旁人口中的人老珠黄。

正儿八经的夫妻间若这个年纪还“伺候”自家男人,传出去都难免会被人指点轻浮不自重,更遑论再嫁呢?

正经好人家没有哪个会娶这么“老”的一个女人做正头娘子,富贵人家的妾室就更不可能了,男人纳妾图个什么?无非就是图个年轻新鲜,谁会找她们这样年纪的?

当然了,不排除有那等心理阴暗扭曲的会动心,好歹也都顶着“皇帝女人”的名头,弄回家把玩一番满足满足某些见不光的小心思也不是不可能。

只不过想也知道,那样的人绝不会是什么良人。

嫁不出去能怎么办?只能住在娘家。

父母尚在且又疼女儿的倒还好一些,可若不被疼爱、或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又或者在家管不了事说不上话的,那日子可就更没法儿过了。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再回家那便是寄人篱下。

小住没问题,长长久久住着还得叫人养着那就招人嫌了。

光是想想那样的日子就不禁眼前一黑,还不如留在宫里当寡妇呢。

是以她们之中绝大多数人都极其反对这个命令,对着周景帝的灵柩便哭嚎开了。

“我的先帝爷,您睁开眼瞧瞧罢,有人这是要硬逼着咱们去死啊!”

“先帝爷您带我一块儿走罢,这日子真真是没法儿过了啊!”

“先帝爷您慢些走,臣妾这就来伺候您!”说着就作势要往棺椁上撞。

边上把守的侍卫自是不会允许她冒犯先帝,眼疾手快就将她给扯开了。

这自然也不是个例,闹腾着要撞棺椁寻死觅活的比比皆是,一时间这灵堂前的哭声倒是比平日更真情实感了许多。

很快,单若泱就收到了信儿。

当即是给她气得够呛,冷着脸说道:“只管告诉她们,朕不逼着她们非得嫁人或是回娘家过活,若当真有心想要为先帝守着,朕便亲自为她们找一处庵堂,满足她们所求!”

她不是不知道那些女人心里的惶恐忧虑,莫说是这样一个年代,哪怕是后世那样一个口口声声喊着“男女平等”的新时代中,封建糟粕遗留仍旧不足为奇。

有些是赤/裸/裸地摆在明面上的,有些却是隐形的藏在骨子里的。

譬如女孩儿出门子前吃的什么“分家饭”,被接亲离家那一刻泼出门的那盆水,又或是手里拿着扫帚嘴里喊着“扫地出门”的亲爹妈……似乎都是在说,嫁了人就不是咱们家的人了。

这大抵也是很多女孩儿明明过得不好却还不敢决绝转身的缘由之一,盖因身后似乎早已没了家。

女孩子,仿佛就是那漂在水面上的浮萍。

正是——身如柳絮随风飘,心似浮萍逐水流。

后世都尚且如此,眼下只会更加严重。

不是不想回,而是回不去了。

这些她心里都清楚,恼恨她们胡乱闹腾给自己添乱的同时,更多的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火气。

遣散周景帝后宫这个决定之下,鼓励再嫁打破“贞节烈女”这个枷锁固然重要,但私心里她其实更希望看到的是她们能够选择自己立起来。

而三十多到四十这个年龄段的女人也正是她期待的主要对象。

相较于年轻娇嫩的小姑娘,她们的确是不太容易找到一个合适的良人,再加上大多数人背后无所依傍,逼一把很大概率能够尝试通过自己努力立足于这世上。

却万万没想到,她们倒是先合起伙来企图逼她一把。

真真是叫人又气恼又无奈。

“她们该不会是早被养废了,自个儿站不起来了吧?”萧南妤不免有些担心。

但对此单若泱却表现得更加冷心冷情,“有手有脚还整天只想着依附旁人享清福的,便是真饿死了也不值得惋惜。”

又不是叫她们自个儿出去跟没头苍蝇似的乱窜谋生,连生计她都给她们想好了,喂到嘴边的饭都懒得张嘴吃的话那也拉倒,爱怎么死怎么死去。

“烂泥扶不上墙就甭费劲了。”单若泱冷哼一声,转头对着风铃说道:“打发人去传个话,叫王熙凤、薛宝钗进宫一趟,另外看看向维回京不曾,若回来了叫他也进宫来。”

“是。”

应声出门时,刚巧与一小太监擦肩而过。

若丁有福那个老东西还在这儿的话定然一眼就能认出来,这小子就是先前在景福殿伺候的小印子。

只见他双手捧着一个小坛子,躬着身子走进来笑道:“皇上要的东西奴才给您拿来了。”

单若泱顿时嘴角一翘,看着那小坛子的眼神里头都泛着股寒意,“刚好朕烦着呢,乐子这不就来了。去,将李答应、六公主和三皇子带过来。”

“奴才遵命。”小印子才要将东西放在桌子上,一时又犯了难,“这东西只怕冲撞了皇上,不如奴才先放到别处去?”

“不必了,就放这儿罢。”!

本文网址:http://huguogongzhu.23quan.com/50232522.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