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 > 其他类型 > 红颜不辞镜 > 第 11 章 受寒

第 11 章 受寒

推荐阅读: 香江神探[九零]我来京城报仇的用漫画看贝克街221B好邻居她来自星际最高监狱撩了反派后作精带球跑了妒烈成性[重生]都市奇门天师满朝文武都能听到我的心声一天换一具新身体广府爱情故事少帅你老婆又跑了英雄无敌之隐藏建筑大师成为雍正妹妹之后福妻躺赢日常宦海官途为了伴侣,这个反派也可以不当非典型姐弟恋风月狩偏执的他[现代女尊]朋友

第11章

入夜做完当日的功课,我步出佛堂,看到偌大庭院的青石板地,为奴才们擦洗得一尘不染,月光下似明镜一般光洁无暇,我想起神秀那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忽然觉得这院子的格局有点小,不利修行。得改。只是,要怎么改?

六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

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既然地是地,自然要体现地的特性生发了,那就得种树。

当然不能是菩提树。思及白日上师的开示,我决定了种梅,红梅。

佛教五色,青黄红白橙,加上杂色,对应六事:禅定、金刚、精进、清净、忍辱、般若。

我以为我当下最要紧的是精进——性音长我七岁,都已是上师认可的禅师了。

“戴铎,”我吩咐管家:“你给爷这院好好挑一株红梅来。就种在这儿。”

“喳!”

戴铎答应得干脆,却是一脑门心思。

我知道这数九寒天的种花,还是梅花,有些难为人,但不试试怎么就知道一定不行?

似李渔的文章《梅》里都说了,可设布帐纸屏遮挡风雪。

隔日下朝,书房后院已多了一株人高的梅树。树根上缠着草绳,树冠却是光秃秃的,不说花了,连片叶子都没有。

“爷,”戴铎跟我禀告:“早起,园子里的花儿匠来瞧过了,说爷这书房后院关风,前后又都是火墙,地气比别处温暖,就说先移一棵红梅来瞧瞧,多半能活。”

那小半呢?再就这干枝条子,能看出死活?我以为这是戴铎的缓兵之计,不过我现不得闲追究,我另有事要指给戴铎去做。

“嗯!”我不以为意的点点头,随口告诉:“今儿早朝皇阿玛谕旨八旗察访孝子节妇,你将旗下人口理一理,各寻一个报上去。”

身为贝勒,我现领着镶白旗下三个满洲佐领,一个蒙古佐领,两个汉人佐领,总共六个佐领,一千八百户。

门下就这么多人口,似孝子就罢了,这烈女节妇名号的背后意味着青壮的早逝,多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嗻!”戴铎答应去了。

我看一会子梅树,转身进书房。梅花诗念了不少,种梅却是头一回。我得再翻翻前人都是怎么种的。

……

晚饭后进上房,琴雅照例在吸烟,加上天冷没开窗,屋子里一股子烟臭。我勉强坐了一刻钟,听说所有妇人后儿都去法渊寺后即来瞧弘昐。

玉婷迎我进屋,炕上坐定,看到炕头上多出一盆红梅,我愣怔了一下:昨儿那盆水仙不是挺好吗?这不年不节地咋就换盆景了?

转念想起书房后院新栽的红梅,我不免皱眉:这消息传的可够快的。

“爷,”玉婷度着我的脸色小心问我:“这红梅不好吗?”

“好!”我夸赞:“这许多的花苞,比爷书房里新栽的红梅强多了。”

玉婷一下子振了精神,滔滔告诉:“爷有所不知,早晌奴婢给福晋请安出来,看到花儿匠往花园搬红梅就问了几句,方知道爷书房种红梅。这红梅是南方的花,京里都是暖房盆栽。府里花儿匠早前没种过,所以备了不同花期的红梅做试验。奴婢看几十盆花里就数这盆精神,花苞最多,就搬了回来。”

原来是这样。不管戴铎花儿匠是有意还是无意借玉婷的口跟我求情,玉婷这个面子我必是得赏。说到底就是一盆花而已。

“你是南方人,”我认同:“这南方的花儿原也最合你摆。”

“爷,”玉婷挨近我:“福晋说后儿去法渊寺礼拜见张家大师。”

“嗯!”我点头。

“爷,”玉婷攀住我的手臂:“张家大师这回往蒙古传法是要收弟子的吧?”

我心里一动:玉婷想拜师?

玉婷却不过我的眼神,躲闪道:“爷,奴婢听爷讲《因果经》:今生夫妻为何因,前世同堂念经人。”

“奴婢这世同贝勒爷做夫妻是前世同堂修佛的结果,奴婢不想耗尽福报,想给来世积些善因。”

话本里许多山盟海誓,我以为都不及这一刻玉婷的情话动听,不觉笑道:“上师传法广行方便,法渊寺每月十六都有三皈依五戒法会,跟知客僧登记一下,到时赴会就成。”

“这么简单?”玉婷不信。

“不然呢?”我反问玉婷:“佛说众生平等。上师收弟子也是来者不拒。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发心皈依。只要有心,就能参加三皈依法会拜师。当然五戒法会要求高些,得持戒——破戒属于明知故犯,罪罚是加等的。不过两个法会分开,入门者可先只参加三皈依法会,待机缘成熟了,再参加五戒法会受戒。”

……

腊月十一,法渊寺,我领琴雅、玉婷、秀英、懋华、海棠等妇人见上师,上师一一摸顶赐福后,我告诉上师观音寺印经处筹备情况,最后方才提议:“上师,藏地喇嘛精通满蒙汉文的不少,弟子以为在藏文经书雕印好后,莫不如再出一套满蒙汉藏四文的全帙。”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上师点头赞叹:“圆明,《楞严经》修证了义,是开悟之典。你发此心,他日必得正果。”

“圆明,《楞严经》的事托付给你,我可放心去蒙古了。”

“上师,”我奉上马车茶炭清单:“您大愿大行,弟子略尽绵薄之力。”

“阿弥陀佛!”

眼见上师收了我的捐助,琴雅、玉婷、秀英、懋华、海棠也奉上自己的体己……

法渊寺回来,琴雅告诉我:“寺里知客说腊月十六,张家大师会主持离京前的最后一次三皈依五戒法会。奴才和李妹妹、耿妹妹、宋妹妹、安妹妹都报了名。”

都报了?我有些意外。转念便以为然:秀英、玉婷、秀英、懋华、海棠这世同为我妻妾,自然是有些因果缘分的。

……

腊月十二,三哥胤祉嫡次子弘晟百日,下帖请我过府吃席。

坐在马车里看到胤祉郡王府的五间门堂,我无可免俗地想到我贝勒府只三间门堂,想到皇阿玛对我轻率的评价,颇觉憋屈。

苏轼都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我不明白我一个皇子,偶尔去趟酒肆茶楼都是轻车简行,怎么就轻率了?

马车下来,进入正殿,抬头看到“银安殿”的匾额,我又是一阵郁卒。

只有郡王以上的王府的正堂才能叫殿,我贝勒府的正堂就只是堂。

暖阁寒暄落座,直等太子到了,胤祉方才领了我们兄弟往后殿来看孩子。

后殿里的女眷见我们进来,纷纷离座,我也甩袖给太子妃、大嫂、三嫂问安。

请安问候中,我看到了绮罗。和八月上梁时一样,绮罗抹着浓重的胭脂,扶着丫头,跟在她家太太身后。一双雪白的兰花手自身上大红刺绣梅花的貂褂子风毛中秀出,比我身侧花几上的水仙花还更清丽脱俗。

不着痕迹地我瞥一眼胤禟。胤禟漫不经心地转着拇指上的珊瑚扳指听绮云跟胤?寒暄:“十爷,您跟九爷什么时候到的?”

见识过胤禟的另一面,我自不会为胤禟的表象所迷惑,只暗自揣测:今儿胤禟会堵绮罗吗?堵的话,会在哪儿堵?

……

才过百日的孩子只知道吃睡,奶娘抱着弘晟出来大略转了一圈,胤祉又将我们让回前殿坐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在最后一道粥上来之后,胤禟起身告罪:“太子您宽坐,臣弟更衣就来!”

太子摆摆手,示意胤禟自便。胤禟领着张启用走了,一贯笑脸迎人的胤禩不自觉地拧了眉。

看来胤禩也以为,我看着桌上的甜粥无声叹息:胤禟现是去堵绮罗。

胤禩为人精细,八月那回就是在他地盘,我不想胤禩让将我和胤禟、绮罗关联起来,现就不能离席。

至于绮罗,我掐数腕上的佛珠,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

及到终席,我再未见到胤禟。我内里担心,却是得走——太子和大哥都走了,我不走,胤祺、胤祐就不能走,连带的胤禩也不能走。

酒席上胤禩的寸步不离让我确定:胤禩多半已知晓当日我在场,起码已怀疑上了我。

二门外下车,我无心应酬琴雅、玉婷,扶着高无庸言简意赅告诉:“天冷,你们都赶紧进屋吧,爷喝了酒,得歇会子。”

丢下话,我回了书房。更衣,净面,屁股才挨到椅子,高无庸即来回:“爷,李主子使搏棋给爷送醒酒汤来了!”

我心里烦躁,干脆地进了卧房,没好气地吩咐:“爷睡会子,别来烦!”

放下帐门,世界终于清静了,我双手掩住了脸。

喜欢一个人,却没有一个正当的亲近理由,甚至于明知道她有难,也不能救,这样的有心无力,实在叫我难过……

早起上朝,宫门外没瞧到胤禟,我心里一跳,胤禩已率先发问:“十弟,九弟没来?”

胤?摇头:“八哥,九哥夜里发烧,太医说是受风染了风寒。”

风寒?我心里一惊:胤禟到底干什么了?再胤禟尚且如此,绮罗又怎样了?

“那九弟现在呢,烧退了吗?”胤祺关心问道。

“退了,退了,五哥,”胤?赶紧告诉:“别担心。九哥喝了太医开的药后不久,就发了汗,开始退烧,只太医说九哥出了大汗,得调养几日,所以今就没来。”

“平白无故地,怎么受的风?”听说胤禟没事胤祺改问病因。

“九哥说他茅房出来,走到半道,发现腰间的玉佩丢了,回头找。找的时间长了些,受了些风。”

听着挺有道理,但什么玉佩值当胤禟亲自去找?再张启用又是干什么吃的?伺候如厕,弄丢了主子腰挂。

不过我没吱声,其他人也都没有质疑。

早朝后,跟着皇阿玛、太子一起来阿哥所探视胤禟。张启用闻声迎了出来,皇阿玛当即吩咐:“梁九功,传廷杖!张启用伺候主子不尽心,责四十杖!”

张启用噗通跪下,磕头谢罪:“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皇阿玛拂袖而过,太子淡然跟上,我也紧跟胤祉的步伐,目不斜视地打张启用头前走过。

胤禟胡闹,张启勇不作规劝,板子挨得不冤,就是不知道绮罗如何了。

“皇阿玛吉祥!”胤禟披着皮袄自炕上下来给皇阿玛请安。

“快,回炕上躺着!”皇阿玛一把拉起胤禟,和气道:“太医说你受了风寒,朕不放心,同太子,还有你的哥哥兄弟们都来瞧瞧你。”

“儿臣不孝。”

“啪!”

屋外板子打在皮肉上的噼啪声打断了胤禟的话和下跪动作。胤禟怔了怔,继续下跪:“皇阿玛,都是儿臣不孝,累皇阿玛担心。皇阿玛,儿臣知道错了!”

“罢了!”皇阿玛将胤禟强按到炕上,又扯过被子替他盖上:“好好养着吧!丢了东西,你只使奴才去找也就罢了,何能自己在雪地里寻摸一两个时辰?真正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皇阿玛,”胤禟再次认错:“都是儿臣糊涂!”

……

傍晚来上房,琴雅告诉我:“爷,三爷年中纳的庶福晋富察氏,再有四个月就生了。”

又要生了?

胤祉府里的妇人今年接连怀孕生产,三月初八小三嫂田氏生了一个儿子,隔日就夭了,上月二十七,庶福晋王氏生下一子,隔日也夭了。

现胤祉的两个儿子,长子弘晴和昨儿过百日的弘晟都是嫡出,两个夭了的儿子都是庶出,这是碰巧,还是有什么古怪?

案卷看多了,我就忍不住瞎琢磨。毕竟案卷里许多嫡庶之争。

俗话说“事不过三”,我寻思:就看胤祉这个庶福晋能否平安生产了?

不然,也未免太巧了。

当然这些话不能告诉琴雅,而琴雅跟我提胤祉的家务,我沉吟:是催我跟秀英圆房,还是抱怨她自己至今没得好信?

不过哪样我都不想接。放下茶杯,轻笑道:“是吗?三哥府邸的风水想必很旺人丁,昨儿人多,我竟未曾留意。下回,爷必得好好相相!”

天下风水最好的地方,毋庸置疑是紫禁城了。先宫里住着的时候,胤祉就只一个嫡子弘晴。结果开府不到一年,庶子一个接一个的出生,还一个都没存活,这可叫皇阿玛怎么想?

琴雅不言语了,我站起身告诉:“歇着吧,爷瞧瞧弘昐去。”

才刚两岁的弘昐胖乎乎的,穿着大红珍珠皮袄子,跟年画上的笑娃娃一般招人喜爱。

我对琴雅的一点歉意在看到弘昐的笑脸后烟消云散——嫡子尊贵,但弘昐亦是我的儿子。我不过是想在嫡子出生前,多疼疼他而已。!

本文网址:http://hongyanbucijing.23quan.com/57360640.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