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 大学(二)

推荐阅读: 风月狩心尖意岁岁平安香江神探[九零]满朝文武都能听到我的心声骤落贪睡卧底系统抽风后我改刷怀疑值游戏侵入现实爱情买卖[快穿]任务又失败了有始有终玫瑰万有引力和秦始皇一起造反加油好男人[快穿]小皇子从盒而来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小皇子嫁给铁哥们

隔着宽阔的广场,是一栋弧形的巨大图书馆。

当那位本地人这么介绍时,在场众人都很惊讶。

“图书馆??”

“这居然是图书馆吗?”

“啊?不是行政楼?”

“图书馆怎么修得这么豪啊?”

也不怪大家吃惊,这栋图书馆的外墙所用的材料,和他们一路进来看到的两排教学楼,那可真是两模两样。

那位本地人笑了笑,“很诈骗对吧?”

天幕之下。

秦朝位面。

扶苏的眼睛瞪得老大,一眨不眨地看着那栋图书馆,半晌,他叹道,“那么大的楼,里面得放多少书啊!”

纸质的书籍,一页就能印刷很多字,几十页就是一册书。

即便只是一室的数量,怕是也有几百上千册。

那这一栋楼……

扶苏想着就眼红。

他父亲嬴政富有天下,先前学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后,将咸阳宫所有藏书全部印刷成纸质书籍,一册一册,放进了藏书室。

咸阳宫中的藏书室,一间又一间,但和这栋图书馆比起来……

不过也是,往后两千多年,古今中外,多少人类的思想汇集在一起,烨烨生辉。

扶苏真想能够穿过天幕,去看看那里面的书,去触碰那些后世的灵魂,将那些文化带回大秦。

西汉位面。

“当年项羽火烧咸阳宫,不知烧毁了多少百家典籍,”张良很是遗憾地说道,“也不知有多少能流传到后世。”

他想到历史喵中剧透的大汉“未来”,想必陛下对那个未来很是满意,为了将大汉导向那样一个未来,他会和皇后达成合意,让太子刘盈即位,然后兄终弟及,传位刘恒。

为了保证他们的计划能顺利实行,陛下和皇后会……

大开杀戒。

张良叹了口气,毕竟刘恒能够即位,一定是因为皇后逝后,功臣和宗室做了些什么,导致刘盈的子嗣未能顺利传承。

陛下和皇后不可能想不到。

他们不会为了还没发生的事“报仇”,但他们会为了刘家天下斩草除根。

大汉要乱了。

张良望着天幕上的图书馆,所以我得给自己找点事做,别去掺和那些事。

人只有少管闲事,才能活得长久啊。

他忽地一笑,我若是收罗、整理百家典籍,将来流传后世,后人会在图书馆前给我塑像吗?

这个位面的一千多年后,后世的考古学家从张良墓发掘出一大批百家典籍。

数百册的书籍,几乎没有被人翻阅过的痕迹,看得出来是刚刚印刷好就被放进了墓里。

考古学家面面相觑,不明白为什么张良会用一批新书陪葬。

这个谜题很快就解开了,因为张良留了一封信,明明白白地写着这些书就是我这个老祖宗留给你们后世子孙的。

整个历史圈和文学圈都炸了,热搜挂了好几天。

政府很快就出钱为这批典籍专门建了一个纪念馆,馆前依照张良墓中留下的自己的画像,给他塑像。

汉武帝时期。

拿到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后,上上下下都是非常高兴的。

刘彻拿到历史上第一本纸质书籍后,翻阅了一遍,满意地命人将宫中所有书籍印刷出来,同时盘算着怎么搜罗大臣们家中的藏书。

此刻看到天幕上那栋图书馆,他目光灼灼,自言自语道,“图书馆?我要不也建一栋大汉图书馆?”

正好可以用这个理由,从全国搜罗书籍——只是借一下嘛,印刷好了还给他们。

他这样想着,马上就叫人去传桑弘羊。

桑弘羊表示陛下你不要想一出是一出,你刚和百姓保证一心一意打匈奴,打完匈奴就休养生息。你现在要大兴土木,你让百姓怎么想?

这不是消磨那什么……公信力吗?

刘彻:“……”

他有些恼羞成怒,“朕建图书馆又不是为了一己私欲,朕……”

正好听到天幕上姜海蓝他们聊在图书馆里看书看得比较少,还是期末、考研去学习去得多,刘彻立即灵光一闪,“朕也可以让天下人进大汉图书馆看书!”

桑弘羊大惊。

刘彻却对自己的这个想法很是满意,得意洋洋地说道,“大汉图书馆,不只是朕一个人的图书馆,还是大汉子民的图书馆!”

——

姜海蓝和她的同学们沿着湖边那条马路继续朝前走去。

她在脑子里继续“讲”大学。

【从学校领取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后,就顺利地毕业了。】

姜海蓝简单介绍了一下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区别,接着聊毕业之后。

【如果不想继续读书了,或者考不上,或者家里条件不支持继续读,毕业生就会选择工作。找工作当然自己找啊,需要招工的公司、企业会把他们的招聘要求放出来,毕业生向自己感兴趣的职位投简历,如果公司、企业负责招聘的人看了简历满意,就会把这名毕业生叫去面试。】

【如果双方在面试中都很满意,毕业生进入公司工作,开始一段试用期。】

她想了想,【当然了,有些职业,是有证书要求的,比如我们律师行业,你想做律师,必须先通过法考,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没有证就做不了律师。】

【如果毕业生对自己的学位证书不满意,想要继续往上读,就需要通过研究生考试。】

【是的,想读研是要继续考试的。】

【有资格招收研究生的学校和专业,会划分数线,让通过了初试的学生去他们学校参加复试。】

【一般来说,研究生也是三年,三年以后顺利毕业,成为硕士。】

姜海蓝笑了笑,【如果还是不满意,也可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有些专业,像数学、物理、化学这种,只有学士学位是不够用的,最好还是读个博出来。】

【也有家里条件好的毕业生,或者说家里供得起的毕业生,会选择出国留学。某些高校的某些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一半出国,一半读研,极少数会出来直接工作。】

【另一条出路就是考公。】

【Yes,就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成为公务员。】

姜海蓝控制住掰指头的冲动,把双手揣进了兜里。

【公务员考试一般是国考和省考,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部门单位,有意向招新的,会把自己的要求和招收人数放出来。】

【考生选择自己合适的、想去的岗位报名。】

【然后按时参加笔试。】

【公务员考试不是直接划分数线,而是按照三比一通知考生去参加面试,即如果我只招收一个,笔试分数前三的考生来参加面试,招收两个,笔试前六来参加面试,以此类推。】

【根据面试成绩确定名额。】

姜海蓝脸上浮出笑意,【也不是到这里就结束了,通过面试的人员,还要进行体检和政审。】

【因为是招国家公职人员,所以德、能、勤、绩应当合格,不能受过刑事处分,不能受过行政处分,不能有过不法行为……】

【三代以内直系亲属不能有刑事犯罪记录。】

姜海蓝“说”,【毕竟是招国家公务员,要为人民服务的,那和别的工作自然是不一样。】

——

唐朝位面。

所以说货比货得扔啊,李世民原本对他改良过的科举制度非常满意,武则天推行的“殿试”和“糊名制”实在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但现在听到了后世的公务员考试。

他对大臣们说道,“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听起来就是,哪里差人哪里就招人,差几个招几个。”而我们是先考试,把人招进来再进行分配到各部门。

倒也不是说孰优孰劣,只是李世民有些心动。

而且后世这些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听姜海蓝的意思,都是大学毕业生,读了十六年书、各有所长的大学毕业生!

刑部和大理寺招学法的,户部招学经济、会计的,工部招学建筑的……

听起来有点萝卜填坑的意思。

但李世民也知道,天幕上那个国家的公务员考试再好,他也只能看看。

以他们大唐来说,还是不要试图把步子迈得太大。

不过公务员考试的制度不能直接用,不代表别的用不了。

魏征上前行礼,“殿下,体检和政审,或可参考一二。”

长孙无忌道,“不错,既是选官,身体虚的、常年体弱的、患有大病的,自是不能要。”这种人招来做什么?有点什么事都不能让他去做,万一把人累死了可怎么办?

“政审也很有必要,”房玄龄若有所思,“不只是审他祖辈父辈有没有犯过事,也确实要审查他本人品行如何,臣以为好吃懒做的人于国无益。”

杜如晦上前一步,“可如果要实行政审制度,就得严格挑选进行政审的人,否则就失去其本意了。”

武周位面。

魏元忠慷慨陈词,“若是负责政审的官员有私心,以此收受接受政审的学子的贿赂,即便达不到要求也让他过关;或者,因为学子没有给好处,即使达到了朝廷的要求也找点理由不让他过,那就麻烦了。”

武则天闻言,轻轻点了点头。

姚崇低眉思索片刻,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为,万不可因噎废食。”

若说是收取好处这等不良风气,恐怕是天幕上那个国家也不能完全消除。

但大可不必因为会有不尽职不尽责之辈,而弃一个好的制度不用。

陆元方道,“政审制度可用,那如何用好它,就需要好好考虑考虑。”

姜海蓝讲法律也好,讲制度也好,从来都是蜻蜓点水,没法直接抄作业。

但没关系,他们这些人都是专业人士。

也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武周。

狄仁杰面色沉静,他道,“监察。”

任何一个部门都需要制衡,各个官吏都需要监督,不管是另设一个监察处,还是各部门内部自设,都是可行的。头顶悬一把刀,总比没有要好。

武则天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她道,“各位卿家若有想法,便给朕上折子吧。”

各平行世界的人们,讨论政治的很多,讨论学位的也很多。

元朝位面。

关汉卿先是一惊,随即无奈一笑,“幸好后世的人寿命长,否则人活一世,半生都在求学路上。”

读完大学就二十多岁了,再读三年研究生,再读几年博士,这读出来,怕是已年近三十。

不过他想到从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多少人为考进士,考到白发苍苍,和后人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

好歹后人读出来才而立之年,大有作为!

白朴很是好奇,“这数学、物理、化学,是很难吗?”

为何姜海蓝会说这三门学科只读四年不够,得读研究生得读博士?

数学,大抵是算术,算术学起来是比较难,但也没有到专程学四年还不够用的程度吧?

物理和化学……他就实在不懂了。

这时候的白朴还不知道数理化的恐怖程度。

郑光祖琢磨着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毕业证书就是说,这位学生从学校毕业了。学位证书是说,这门学业学合格了。

可会有毕业了拿到毕业证书拿不到学位证书的情况吗?

郑光祖实在是想不明白。

但他实在觉得毕业证书的存在很有必要,比方说,我说我是某某书院读出来的学子,曾得某某大师相授,可我一定是吗?

我要怎么证明我是?

毕业证书!

他这么想,很多书院的院长和老师也这么想。

毕竟被人借名的事情常有发生,他们也曾遇到过假称自己是某知名书院学子的人。

搞个毕业证书挺不错的,实名打假。

马致远摩挲着自己的下巴,想着“出国留学”是何意。

去我国土之外的其他国家求学吗?

可是……

他很不解,从来都只有华夏周边那些国家派学子来我朝求学的,我朝学子去他们那里,能学什么?

后世不一样了吗?

他突然想起了以前姜海蓝曾提过的“鸦/片战/争”,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本文网址:http://geigurenzhibocongchonghunantings.23quan.com/58011731.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