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531章 抓狂的政事堂

第531章 抓狂的政事堂

推荐阅读: 蝉动锦衣笑傲行朝为田舍郎重生之北洋新军阀此心无垠武动江湖小阁老德意志的荣耀明朝那些事儿乌合之众北国谍影吕布的人生模拟器明朝伪君子晚唐浮生武炼巅峰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终极科技帝国大秦工程兵大唐纨绔公子北方之王

在秦凤路推行青苗法的事情,王宁安并没有亲力亲为,以他的地位,大可以派遣弟子前去,司马光接任了秦凤路的转运使,曾布和二苏都调到了他的手下,负责新法。

另外在皇家银行方面,王宁安派遣王安国提举皇家银行京兆府分行,全权负责西北的皇家银行事宜。

这个安排很出乎预料,王安国是皇家银行的老人不假,但是他是王安石的弟弟,谁都知道,他哥正和王宁安打擂台,让他来做,这不是为难吗!

只是王安国却没有想这么多,他在皇家银行多年,深知银行系统的威力。别看他是主事者,一样只能按规矩办事。

而且由他管西北的事务,还能给大哥一点方便。

王安国本能觉得,王安石一定会捅大篓子,只是多大却不好说了。

自从司马光赶到秦凤路之后,他采取了最为踏实的作法,首先派出大量人手,摸清楚秦凤路的状况。

西北土地贫瘠,又饱经战乱之苦,民生凋敝,司马光认为单纯借贷青苗钱,许多百姓根本无力偿还,会造成严重的呆账坏账,一味追讨,又会加剧百姓破产。

这是个进退两难的局,在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时候,就出现过。

各地的官吏为了业绩,也为了回收贷款,就强逼着城中的富庶百姓借贷青苗钱,弄出了天大的笑话,也成为青苗法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司马光和苏轼、苏辙等人,商量之后,一改当初的设想。

他们认为借钱不能单纯帮百姓渡过难关而已,因为许多百姓,每年都是难关,日子十分艰难。

他们主张,要针对一个村子,一个寨子去借款。

而且也不能只把钱交给百姓了事。

比如有些村寨,缺少水源,田地减产,甚至绝收。

如果能提供一笔青苗钱,就能重修水渠,挖掘水井。

有了水源之后,田地收成上来,百姓自然有了还款的能力。

这个建议送到了王宁安手里,当然得到了王宁安的嘉许,青苗钱迅速分成了三个档次。

最基本的是针对普通百姓,信誉良好,有一定财产抵押,还可以找到两户担保,就可以年息二分,获得青苗钱。

然后是针对村镇,可以提供道路,水渠,水井的专项贷款,利息从两成五到五成不止。

第三等则是针对县、府、军、州,各级衙门需要出面,可以借贷的额度也大幅度提升,主要是支持基础建设,也包含打通商路,甚至王宁安还鼓励西北的百姓养殖牛羊,发展毛纺。

要知道虽然拿回了幽州,但是和辽国闹翻了,耶律洪基已经限制双方的贸易,河北的毛纺行业处于严重缺乏原料之中。

如果能开发出西北的原料基地,对于河北的毛纺,实在是一场甘霖!

自从王宁安提出设想之后,应者如云,无数满身丝绸,肥头大耳的商人,跑到秦凤路,去设立货站据点,收购土产,一时间,偏远的秦凤路竟然有了欣欣向荣的味道

青史尽成灰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dasongjiangmen.23quan.com/43234494.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