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 > 其他类型 > 刺棠 > 第 106 章 目窕心与(二)

第 106 章 目窕心与(二)

推荐阅读: 洄天偏偏宠爱广府爱情故事风月狩异兽迷城加油好男人[快穿]为小说原住民预告天灾假少爷离家出走后[娱乐圈]游戏侵入现实香江神探[九零]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穿唐后,我和导师面面相觑覆水岁岁平安竹马难猜从盒而来月出皎兮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闪婚对象是兔子任务又失败了

目窕心与(二)

新帝即位两日之后,乌莽率兵再度攻城,此时常照与那支如今心思不明的大军距汴都尚有几日路程。

此战汴都禁军人数虽足,但终究无法同骁勇善战的北方骑兵相较,归来大军的人心所向,几乎决定了汴都、乃至大胤的生死存亡。

听闻隋、李二位将军早在半道便与常照分道扬镳,引亲信脱离大军,早早赶赴了幽州战场。偌大一支军队落在常照一个人手中,凭借他的口舌与手段,收归为自己所用,也不算难事。

中道拖延不归、延误军机,朝臣们多已看清了此人心思,只是谁也不敢宣之于口。

六月初五,帝后同登朱雀前街尽头的朱雀城楼,披坚执锐,与将士共同守城。

此举大为激励士气,况汀花台上石碑倒塌之事方在百姓之间流传开来,部分百姓与学子甚至簇拥到了朱雀门前,预备与兵士一同,拿血肉之躯堵住蛮夷进攻的步伐。

硝烟弥漫,鲜血浸透了朱雀楼上每一块砖石。

厄真部筹谋二十年,无数细作命丧中原,好不容易赢下一场豪赌,打开了汴都的国门。

乌莽本以为宋泠还朝后与宋澜必有一番争斗,却不料他只用短短几日、甚至在常照引兵归来之前,便兵不血刃地平定了汴都的局势。

他迟缓地意识到,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倘若不能拼尽全力,在这一次破开大胤的国都,等宋泠缓过一口气、收拢这些年被宋澜边缘和打压的世家与诸侯之后,他将再无实现一统中原之梦的可能。

故而这一战打得极为焦灼和惨烈。

残阳如血。

落薇倚在城墙之后缓了一缓,恰好有个年轻的小兵在她面前中箭倒下,她连忙爬过去接下对方,小兵痛得抽搐,鲜血溢满了她的手指。

那小兵不过是十六七岁的年纪,抬眼认出她后,他怔了一怔,露出一个笑容来:“娘娘……”

落薇按了按他的伤处,发觉他伤的是最致命的地方,已然无救了。

她眼眶湿热,刚要开口,那小兵便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看着她,费力地道:“娘娘……我们……能赢吗……”

落薇用手指为他抹去脸上的血痕,庄严地承诺:“一定能。”

“好……好……”小兵已然意识模糊,他失神地看天,依旧在笑,“我、我家中有一个阿姐,就是娘娘这样的年纪……出嫁还没有几年……她一定要和娘娘一样,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

落薇忽然听见远方传来一阵惊慌的呼声,有旗帜在风中烈烈作响,声音越来越大。

不知是谁爬上了高高的望火台,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声:“援兵——是援兵!”

众人皆知常照所率的军队已在途中蹉跎数日未归,即使帝后在登楼时承诺“必有援兵”也不做他想,不料今日却真的将他们等来了!

这支军队并非王军的玄红服制,亦与蛮夷相去甚远,铁甲长枪,天青帽穗,主帅军旗逼近之时,众人才瞧见,旗上是一个“成”字。

这是早早之藩、数年来从未回过汴都的西南成王!

北军猝不及防,当即被冲散。

落薇直身看了一眼,终于长长地卸下一口气来,她轻轻晃了晃那小兵的身子,落下泪来:“我们、我们一定会赢的!”

可他已在她怀中失了生息,唇角带笑,面色安然,不知是不是因为听见了她最后的言语。

落薇揽紧了他的脖子,眼泪汹涌,却也随着他笑起来。

“我也有个弟弟,永远都是你这个年纪。”

……

早在去往长安之前,宋泠打出“承明”军旗的时候,便向天下发了手书。相隔十几日,除了成王,还有几路军队一并开往汴都方向,其中有许州的守将、荆楚的官兵,亦有她与他旁的旧友。

乌莽坚持了三日之久,终于溃逃而去,宋泠站在朱雀雕像的顶端,一箭射中了他的肩膀。

守城之战至此惨胜。

而那些接连赶到的四方援兵,在北军退去的当日便陆陆续续地沿原路返回,没有一个人越过朱雀城门,连主将都不曾绕过来打一个招呼。

在兵士离去三里之后,有一人骑着白马奔袭而归,托朱雀门前的守兵为城楼上的新帝送了一包油纸包的鲜花糕。

那糕因长久的颠簸已碎成粉末,宋泠捧着糕点,遥遥地呼了一句:“多谢大哥。”

他拽了拽身侧落薇的袖子,于是落薇也探身喊了一句:“多谢大哥!”

成王爽朗大笑,下马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

“臣为皇帝陛下、皇后殿下贺!”

随即纵马离去,再未有一丝留恋。

宋泠瞧着一路马蹄的扬尘,轻轻地道:“在我册太子的前一年,大哥便离京之藩,再也不曾回来过,今日,是他离汴都最近的一日。”

大王不到十七岁便已战功赫赫,当初宋泠尚不满十二,若他有心,并非没有一争之力。况且他母亲正是世家女,与朝中息息相关,不难想象,当初是怎样一番暗潮涌动。

随后他便自己上表,受封后离京去了偏僻的西南封地,为了兄弟情谊,立誓出绝宗嗣、永不还朝。

落薇叹了一声:“成王乃真君子。”

她忍着眼眶中的泪意,继续道:“很好、很好的兄长,和我的兄长一样。”

初五日,上弦月。

落薇仰头看去,漫天星辰。

宋泠抓着她的手,按在自己的心口。

“我们赢了。”

落薇破涕为笑:“我们赢了。”

“我知道,我们一定会赢的。”

*

初七日,幽州传回了燕琅迟了三日的捷报。

纵然守军并未如期到达,纵然燕老将军已死,他与宋瑶风坐守宛城,频出奇策,硬生生地将北部联军逼退到了幽云河之外。

乌莽损兵折将、身受重伤,好不容易才退回阴山之后,闻说部落联盟首领遭受重创,厄真部率先退军,联军士气已散,甚至连打下来的平城都抛掷而去。

宋泠下令犒赏三军,再升了燕琅的官位。

燕琅激战过后,忽而得知“承明皇太子”未死,一时十分茫然。燕老将军在生前留给了他一个锦囊,嘱咐他转交给叶亭宴,宋瑶风摇头赞叹,十分同情地看着他:“这锦囊不是给他的,而是给你的。”

于是他这才知晓了“叶三公子”的真实身份,连忙将捷报送了回去——先前他半信半疑,总担忧是谁挟持落薇后出的损招。

受封之后,他忙着处理三军遗事和边境流民,遣一队兵士将宋瑶风和军中受封的叶氏二公子叶垒先送回汴都谢恩。

或许是察觉到了大势已去,初八日的清晨,常照独身一人,自缚入了汴都城门。

他束手就擒,要以己身换军中十八个亲信随从的性命,隋、李二位将军也回了汴都,力证大军迟缓不归乃受到常照的蛊惑。

宋泠应了常照的请求后,常照被收入刑部大狱,自此之后,他再也没有说一句话。

汴都局势尘埃落定,周雪初不等宋瑶风归来便北上相迎,二人于燕州相遇,叶垒恰好亦在,随口一句,忽而叫周雪初恍然大悟。

落薇瞧着她送回来的信,手指微微颤抖起来。

当初叶氏长公子叶堃与刘昀同守平城,按下私怨,同他商议退兵之策。刘昀提议叶堃引精兵为先锋,待深入之后再里应外合,叶堃带兵陷于幽云河边,苦守了三日。

援兵没有来。

叶堃当年是塞北一代赫赫有名的将军,年少成名、精通兵法,也并未全心信赖刘昀,所以在幽云河之役前,他留了一手,将叶家的军队留了一半在燕州。倘若刘昀与他不和,还有这一支军队可以作为后备。

但他送往燕州的信却被刺史常暮截了下来。

常暮为人粗浅,与刘昀本就是一丘之貉,于是二人将计就计,将那一半叶氏军队引向了北军腹地。

所以他们全军覆没于幽云河之役,一个都没有回来。

叶堃也因等不到援军,在幽云河边“投敌”,险些将北军放进平城,后是刘昀“带兵死战”,才将平城保了下来。

平城保下之后,人皆传闻叶堃叛国后被北蛮认为无用,早已身死。

当年叶垒没有随军至平城,所以知之不多,但他途径燕州之时,有意无意地提了一句,常暮同刘昀交好,且时常因当年的叶堃年轻而多有轻慢。

先前周雪初在边境查常照的身份,只觉得太过棘手,常暮结仇遍地,一时之间,竟不知有这样的牵涉。

常照深恨皇室,恨的似乎不单是宋澜一人,先前作赌时分明不死不休,为何如今,他却抛下了手中尚有余地的筹码,连逃都没有逃地回了汴都?

她迟缓地意识到常氏与叶氏的关系,顺着查下去,终于将证据送到了落薇的手边。

初九日,宋瑶风与叶垒同回了汴都。

叶垒自小便是叶氏当中最平凡的孩子,带兵打仗不比大哥,读书写字不比三弟。他为人憨厚忠直,除却始终不信大哥会叛国之外,这些年从将军之子落到寻常步卒,从未同人争吵过一句。

宋泠初借叶壑的身份时,特地去拜会过他,多亏了他的帮助,玉秋实和宋澜当年才未查出他从前身份的任何不妥。

如今新帝登基,真的为叶氏雪耻,叶垒甫见帝后,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跪在地上重重地叩首。

宋泠躬身去扶他,落薇犹豫再三,最后道:“二公子可愿为本宫做一件事情。”

叶垒连忙道:“但凭娘娘吩咐。”

落薇道:“你去刑部大狱,探望一个人罢。”

叶垒不明所以,却还是应了下来,倒是落薇在他应后仍觉不妥,还是叫刘明忠先去狱中问了常照一句。

常照反应激烈,以死相逼,不肯见他。

这般反应,便是将他们之前的猜测彻底落实了下来。

……

常照倚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又做了那个熟悉的梦。

幽云河已被血水染成了红色,他筋疲力竭地倒在湖边,身中数箭,幸未伤及要害,但与死无异。北军拖着他绕过死寂的幽云河,在地面上留下一道鲜红血痕,他听见他们的嘲笑声,本以为自己下一刻便会被投入湖中,与众将一同身死。

最终却没有。

这一战的厄真主将乌莽同叶氏有仇,毕竟他的父亲便死于叶老将军的剑下,他也是用这个杀父之仇作为幌子骗过了刘昀,叫他以为,他想要的只是叶堃的性命和清名。

抓到濒死的少将军后,乌莽将他在狱中关了两个月。

两个月后,他告诉叶堃,他已被他的国抛弃,连带着叶氏的亲兵一起被冠上“叛国”名头,只为了平定边境人心。

而那个见死不救的刘昀,则成了大英雄。

叶堃自然不信,乌莽也不逼迫,而是将他放了回去。

他死里逃生,跌跌撞撞地穿过幽云河,回到平城当中,听见四处对刘昀的称颂之声,听见对他的咒骂,还看见有孩童坐在路边,喧闹着表演他叛国后抱头鼠窜、死于非命的戏码。

幸而他在拖行之中伤了面孔,没有被人认出来。

此后,乌莽非常有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地与他玩着猫捉耗子的游戏,叫他的希冀一次次破灭,直至心如死灰。

听说连二弟和三弟都受了他的牵连,幸而远在汴都的皇太子与皇帝大闹了一场,好歹保下了叶氏家门,将那个“叛国”的名头扼杀在了流言之中。

……可是这有什么用呢?

他掩面回过府,三弟已然离去,原本光耀的府中只剩下叶垒一个人,他躲在那曾经煊赫一时的府门之前,几次想要上前去,心中却不可避免地恐慌着。

——他的亲人,被他连累至此,真的能够相信他不曾叛国吗?

他不敢知晓答案。

乌莽一共放了他十次,第十次临行之前,他忽而问:“皇室如此待你,你难道不想取而代之?”

可他仍旧摇摆不定。

这一次他在燕州遇见了当初遣来的叶氏亲军,偌大一支军队,在北军腹地同他们激战之后,只活下来十八个人,还不敢表露身份,整日东躲西藏,在幽云河附近寻找主帅的尸身。

从他们口中,他得知了当初援兵迟迟未至的真相。

恨意冲昏头脑,当日夜里,他们屠了常氏满门。

为怕被官府追捕,他便借了云游刚刚归家的公子常照的身份。

常照那弱视的乳母晚一日到家,他下手时迟疑一瞬,没舍得杀这位老人,便假意扮演,与她一同生活,学着常照去书院读书。

他此时尚未下定决心,只好将自己埋入书本当中,寻得一时清静。

他少时随三弟读过书,兵书更是看过无数卷,叶老将军本是儒将,子侄亦是,几年过去,居然小有所成。

随后汴都传来消息,承明皇太子泠在上元之夜遇刺身亡,皇帝随之崩逝。

平城中绝非只有刘昀一个守将,怎能将他的罪行瞒得密不透风?皇帝既然心虚地没有治他们阖家之罪,怎会不知当日之事?

乌莽的言语又在耳边响起,说权力总是这样冷漠和无情,只要有利统治,君王怎会在意这微不足道的牺牲!

而太子泠,亦死在了他们波诡云谲的斗争之中。

年幼的新帝登基,甚至将刘昀召回了汴都,这些年他在边境没有寻到杀刘昀的机会,等他在汴都得到重用,或将更难——新帝知不知晓他的真面目?他已不在乎了,这些年他想得清清楚楚,此事涉及边境诸将的归顺与否、涉及天家颜面,就算帝王知晓,也绝不可能、绝不可能承认自己父亲的错误的!

可那些盘旋在幽云河上、不肯消散的亡灵呢?那些变成血红云朵笼罩边境,化为风雨吹向世人的人们呢?他每到夜里便会噩梦连连,耳边塞满他们家眷对自己的咒骂。

他骑马奔袭,越过几乎成为心魔的幽云河,同乌莽定下了交易。

不要紧,等取得天下、向王室复仇之后,与北方蛮人的帐,不愁算不清楚。

与外邦多年的血仇,不如背后捅来的一刀更痛。

……背后的一刀。

北疆多晴日,晒得幽云河发出沉沉的腥气,他半张脸拖在地上,砂砾、碎肉、尸骨,迟缓地路过每一寸肌肤,那时候恨意几乎抵消箭矢加身的痛楚——援兵!援兵!援兵!他们为了一己私欲,竟能害他到如此地步!

“呃啊——”

常照双目猩红,猛地自梦中清醒过来,牢房如同往日一般寂静幽暗,却多了一抹微不可闻的香气。

常照缓缓地抬起头来,眯起眼睛,又不可置信地瞪大了些。

宋瑶风在他面前蹲下来,将一朵鲜红的月季花放到了他的手中。

“宫中月季种得不多,我走遍了许多个宫苑,才寻到这一朵。”

常照感觉自己在忍不住地打颤,他想开口说一句“你怎么会来”,却又觉得徒劳——宋瑶风既然带了这朵月季花来瞧他,必定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份!

初次进京的时候,他还那么年少,人群中一眼便看见了粉雕玉琢的天家公主,她有一双晶亮的眼睛。

若非看见她,他也不愿在那群世家子弟面前显露、射出那一箭。

离京之前,公主赠了他一朵月季。

那朵花也是这样的红色。

常照攥紧了手中的花,没有抬头,也不敢说话,宋瑶风站起身来,言语中带了一丝哀情:“你撺掇戾帝滥杀,害死了皇后的兄长,害死了我视如手足的贵妃,还有幽州和汴都两地苦苦抵御外敌的兵士……有太多人因你而死,无论如何,无论有什么样的理由,你都该以命相抵。”

她转过身去,沉默地等了一会儿,只觉双眼生痛,却理解了他不敢抬头的情怯。

他不愿意见叶垒,不想抬头看她,大抵是一样的心情罢。

宋瑶风轻声问:“你……当真没有话对我说吗?”

又过了许久,她才听见常照沙哑的声音:“……与皇后娘娘的赌约,是她赢了。”

“什么?”

常照依旧垂着头,一字一句地道:“她赢了,我束手就擒便是,不过……能否请殿下告知,他们预备……以何罪名杀我?”

宋瑶风伸手拭去了抑制不住的眼泪,尽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叛国。”

常照的声音抖了一下:“叛国……叛国者,是谁?”

“是残害叶氏满门的刘昀和常暮,陛下已经下令,去了他们的一切官衔,以叛国罪载入史册。”

常照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又飞快地低下头去。

宋瑶风继续道:“是……常暮那个为祸乡里、横行霸道的公子常照,你要保的十八个人都是叶氏残军,功过相抵,无罪可论。”

听完她的话,他终于舒了一口气,忍不住笑起来:“叛国者,自然是常照……同旁人、同叶氏,没有丝毫关系。”

他直身跪下,深深地叩首道:“臣……遥谢陛下和娘娘,许臣带着这张假面游街。”

宋瑶风再难以按捺,疾步离去,走出牢门,她还能听见常照在身后殷殷的反复确信:“叛国之人,是常照!只有这一个人!”

她倚着牢门,为他安心:“……是,只有他一个人。”

待她的身影彻底消失,常照才缓缓张开手指,那朵月季花因为被他攥得太紧,已破裂为芬芳浓艳的残片,如同满手不能洗净的鲜血。

他苦笑了一声,如见珍宝一般重新攥紧了拳,倚在墙壁上,断断续续地唱起一首幽州人常唱的《不归歌》。

“平乱去,去不归;金器行,去不归;幽云没,去不归;血成河,去不归!将士揖别去不归,年来春去……复春归。”!

本文网址:http://citang.23quan.com/53046366.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