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 > 其他类型 > 刺棠 > 第 41 章 阑风长雨(四)

第 41 章 阑风长雨(四)

推荐阅读: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宦海官途反派剧透我一脸大爆骤落心尖意广府爱情故事风月狩竹马难猜我可不是万人嫌[快穿]全京城都蹭我瓜吃游戏侵入现实为小说原住民预告天灾残废弃子穿书后在娃综摆烂了第九农学基地和秦始皇一起造反东家有喜有始有终穿唐后,我和导师面面相觑月出皎兮

阑风长雨(四)

脱落的金箔粘在她的手指上,落薇的指尖微微颤抖,心中霎时过了千百种念头。

她太喜欢将一切都算得清楚明白的感觉,如今谋划乍然生变,不免叫她慌了一慌。

不过片刻,她便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开始思索中间出了纰漏的缘故。

这一套十二只垂莲金盏,原是早先摆在乾方殿的一套酒盏。

宋澜私下并不爱饮酒,故而酒盏闲置了许久,昨日她将酒盏搁在了显眼处,今日宋瑶风进宫时先去拜会宋澜,有意无意地提了一句“此物倒是正合会灵湖上的宴席”。

兴起之时,只需刘明忠在一侧点上一两句,宋澜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这套被他闲置的金盏来。

落薇所谓为叶亭宴的计策添一把火,就是往市井之间散布了那首《假龙吟》。

那位售卖假金的商人原本就是她的人,当初那些假金器卖得风靡一时,自然有她在背后推手的功劳。

被戳破所卖并非金器之前,商人曾在酒肆之中“偶遇”玉秋实长子玉随山,与他一见如故,大方出手,送了他一整套垂莲金盏。

后来商人牵涉歌谣案中,逃之夭夭,玉随山担忧出事,匆匆将这套垂莲金盏出了手。

玉随山出生得早,跟着玉秋实外放过,历经过家门苦寒之时,不会如同寻常富贵子弟般一掷千金。商人出事之后,他检查一番,发现商人赠他的垂莲金盏并非铜器,而是真金所制。

故而玉随山没有舍得直接弃置,想着这样形状的金器市面甚多,这套也没有镂刻商人的印记,便遣人将其低调地售卖了出去。

玉秋实此人身上破绽实在太少,只能从他周身下手。

得知玉随山没有将金器直接损毁或者弃置时,落薇便知,这一局就算是成了。

这套垂莲金盏在落薇的运作下被一个小官收去,后经由内侍省的手献入内宫,又被宫人摆到了乾方殿。

商人在送礼给玉随山时,混入了那只铜盏,玉随山当初心中慌乱,未来得及一一探查。

落薇到岫青寺去见叶亭宴,原就是需要他将这只混入其中的铜盏找出来。

所以今日得知他进宫之后,她遣人为他带了“金铜”二字,他也不负所托,一切顺利。

在落薇原本的谋划当中,宋澜瞧了这一句话勃然大怒,便会顺着内侍省彻查金盏的来处,从而查到玉随山身上。

届时玉随山与那商人有私交之事便会暴露。

商人已经逃离汴都,玉随山喊冤说自己与他只是泛泛之交,有谁能够为他证明?

宋澜自然而然便会想到,那逃离汴都的商人是否受了玉随山的指使,更有甚者,这首《假龙吟》,会不会是玉秋实的手笔?

不需要彻底的证据,也无需坐定的罪名,她布置的一切,与叶亭宴在麓云山的谋划如出一辙。

春猎刺杀兼歌谣迷案,等到宋澜对宰辅的疑心积攒到顶峰之时,才有可能彻底坚定他对于打破宰辅和皇后之间平衡的决心。

叶亭宴和她都看得清玉秋实的处境,才会笃定此事并非他所做,可宋澜居于皇位之上,本就想脱离宰辅掌控,不管是认为玉秋实行事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敲打,还是与皇后斗法,将只有二人才知道的刺棠案真相拎出来做把柄,足以触到宋澜的逆鳞。

但是原本镂刻在铜盏之下的“莲花去国”不知为何,竟变为了这样一句指向更加清楚、更加明显的言语!

这一句“汀花有冤”,不仅将当年之事更彻底地摊在了明面上,而且此句一出,重点便不再是歌谣案了。

歌谣中虽有“真龙”“假龙”之事,但总归重点都落在了“假龙”身上,是借承明皇太子讽刺宋澜德不配位。

如今一句,则是明明白白地告诉宋澜,此事的根本,不是讽刺他的无德,而是承明皇太子仍有旧部,是要为他当年之事伸冤!

玉秋实当年与宋澜一手策划了刺棠案,若只是敲打他德行不足、不能临朝脱离控制,极有可能叫宋澜认为是玉秋实所为。

可口称要为当年翻案,便决计不可能是玉秋实所为。

因为他们清清楚楚地明白,玉秋实若摊开当年的事,头一个被牵连下水的就是他自己。

所以更改了这一句话,最大的效用便是让宋澜的疑心从玉秋实身上挪到了……

“阿姐?”

宋澜冷不丁地唤了她一句,落薇缓缓地抬起头来,瞧见宋澜正在打量着她,神情失了平素面对她的温柔和耐心,一双杏眼深不见底,带些探究意。

落薇忽地打了个激灵。

在西园命案之前,她忍得极好,从未叫宋澜从她身上瞧出过一丝破绽,所以宋澜没有怀疑过她已经知道了当年事。

是从她擅自做决定、叫他上太庙祈雨,并且由此事牵涉出了《假龙吟》一事开始,宋澜才对她生了一二分疑心。

这原是她故意所为,一是为了叫宋澜遣叶亭宴来跟着她,方便二人见面,二是为了以后的谋划铺路。

可是今日之事引燃了宋澜怀疑的引线。

时机不对,提前引燃,为她招致的一定是杀身之祸!

落薇咬紧了牙关,将一切颤抖都吞下去,飞快地换了一个哀戚和不可置信的神情:“这、这是什么意思?”

她凑近了些,用只有宋澜和她能够听见的气声道:“当年之事的罪魁祸首,不是已经抓到了么,怎么如今有人还说有冤?子澜,是谁含怨,是谁要叫冤!”

事到如今,她只能顺着金盏上的言语摆出最合适的反应,以观后事了。

全然忘了前一句“无德”,只在乎有何冤情,才正合她一贯的表现。

宋澜盯着她看了半晌,伸手抚了抚她的肩膀,敷衍地安慰道:“阿姐别急,我会好好查的。”

落薇惨白着脸在他身侧坐下,往下一扫,先看见了叶亭宴错愕的眼神。

她抓紧了手中的酒盏,微微摇了摇头。

叶亭宴垂下眼睛,先前心中一切翻涌的情绪像是被泼了冰水一般,彻底冷了下去。

他得了她的暗示,知晓她今日有一番布置,需要他将那只混入其中的铜盏寻出来。

他漫不经心地搓去表面的金箔、看清了铜盏之下两句话的刹那,心中几乎要被不可置信的狂喜淹没。

这若是她的布置,她刻了这样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当年之事她不曾参与,或是事到如今,她后悔了?

在宋澜遣了内官去寻落薇的时候,席间一片静默,叶亭宴坐在原处,几乎被自己的荒谬想法欺骗过去。

他一时间几乎没有办法分心去想落薇今日的谋划是冲着谁来的、目的是什么,也不愿思索宋澜看了会有什么反应,只是翻来覆去地想着,她写了这样的两句话,她写了这样的两句话!

就算这仅仅是她如今用来铲除政敌的托辞,或是借由当年之事为自己的野心铺路,这样的两句话——她对他有愧吗、有悔吗?

更加异想天开些……

叶亭宴几乎不舍得继续想下去了。

直到他看清了她惨白的面色,和微不可闻的摇头。

从烈火坠入寒冰不过如此,他低头去看自己攥着酒杯的手,发现自己满手都是冷汗。

她这一场谋划,竟被玉秋实看穿了么?

叶亭宴平静下来,细细思索了一番。

方才落薇想到的事情,他自然也琢磨得一清二楚——这令他心神大震的两句话,原是宰辅为了反击而镂刻的。

落薇想借《假龙吟》叫宋澜觉得受到了玉秋实的威慑,而玉秋实反将一军,同样借了当年之事,想叫宋澜觉得她后悔了。

这个人在皇庭之中勾心斗角、你死我活,这样的日子,难道就是当年她做出选择之后想要的吗?

叶亭宴冷冷地笑了一声,将手中的酒杯扣在了桌上。

落薇的目光从叶亭宴身上挪开之后,便落到了他对侧的玉秋实身上。

玉随山身为相国公子,心智和武功都甚是平庸,一心想要为父亲做些什么,牵涉到歌谣案这样的大事当中,本应不敢向他父亲吐露分毫的。

可玉秋实却只是遥遥地看着她,轻轻挑了挑眉毛。

那一双皱纹横生的眼中,藏了带着杀气的笑意。

这时落薇才确信,这两句话必定是玉秋实换上去的。

不知何时,他竟然已经窥破了她的局。

在春猎被牵涉、损失了林家这一助力的情形之下,他竟忍得住一言不发,生生地等到今日,狠狠反将她了一军。

如今局势,尚在他的谋划之中,而她却暂落下风,连他的后手是什么都不知道。

从宋澜登基以来,玉秋实从未放心过她,多次向宋澜提议,放一个能够掌权、又不知他们谋划的皇后在身侧,实在是不知何时便能引燃的火药。

而宋澜尚且年幼,不甘心被玉秋实彻底掌控,所以一直含糊,放任他们二人在朝中斗法。

但落薇知晓,宋澜心中必然也时刻担忧她会知晓当年之事。

而玉秋实今日所为,就是对她的试探。

所以当务之急,她千万、千万不能叫宋澜和玉秋实看出一丝破绽来。

只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可若她什么都不知道,便要因这两句话惊怒、伤心,执着地想要追根究底,但追根究底下去,会不会将她自己牵涉进来?玉秋实这么大胆,有什么后手等着她?

一时间,落薇进退两难。

所幸她说了方才那两句话后,宋澜也不敢在她面前露出丝毫不关心兄长旧事的神情来,匆匆安慰了她两句。

玉秋实起身过来,拱手道:“自上巳以来,市井之间便有人刻意散布不利陛下的言语,此举视同谋逆,如今他们这样大胆,竟将手伸到了皇城之中!臣以为,此事必得彻查。”

他看向落薇:“娘娘以为呢?”

玉秋实为何如此胸有成竹,是因他不知晓玉随山被牵涉其中,还是已经想好了对付她的办法?

落薇勉力平静了心神,答道:“自然。”

*

会灵湖上一场宴席就此而散,窥破如此皇家密事,在场众人谁敢多话,连出宫时女眷问起皇后娘娘为何突兀离席,都不敢多言一二。

许澹虽不是皇帝亲臣,但他如今在琼庭中声名尚好,今日便被上峰同带了来,见众人噤若寒蝉,不由满心疑惑。

出了东门,众臣各上马车,许澹从马匹之间艰难穿过,突地看见了点红大会那一日与他对话的持觞士子,不由高兴唤道:“兄台!”

他匆匆上前去,拍了拍那人的肩膀:“兄台可还记得我?当日点红大会,你我有缘,曾有杯酒之谊。”

常照缓缓回过头去,仔细回忆了一会儿,才道:“哦,是小许兄弟。”

许澹高兴道:“正是,上次匆忙,没有来得及问及兄台姓名,后在琼庭似乎见过几次,只是我身在藏书阁,实在繁忙,来不及上前问好。”

常照也笑道:“无妨,我姓常,单名一个照,小许兄弟唤我平年就是。”

许澹与他相对行礼:“我字泊明,有礼了。”

两人顺着东门外的御街行走,絮絮谈了一些琼庭中事,见常照得了银鱼袋,许澹还多问了一番他的升职趣事,听得啧啧称赞。

出了御街,他终于按捺不住,揽着常照肩膀问道:“方才在席间,我真是心惊肉跳,上回见平年对当年之事如数家珍,不知你可知这‘汀花台上冤’,究竟是什么事?”

常照今日比起上次寡言少语了许多,听了这话才讶异道:“你瞧见那盏上的字了?”

许澹连忙捂嘴叫他噤声,低语道:“那位叶大人当时持杯谢恩,走回来时正巧在我身侧,我耳力好,听见他不可置信地小声念了一遍。”

常照便再次不说话了,许澹也有耐心,二人沿着御街一路走到汴河,在丰乐楼中开了个雅间,许澹上前去开了窗户,发觉此处正巧能瞧见汴河之上被封锁的汀花台。

常照走过来,望着窗外,有些出神地说道:“当年陛下登基之后,为刺棠案寻找凶手,定了位首犯——他们的跪地石像,如今仍在汀花台上,你可知晓这人的身份?”

许澹点点头,又摇摇头:“听人提起过,可汴都众人视刺棠案为禁忌,说得极少,我好似只知晓他们的姓名——是当年的科考士子?”

“是,”常照道,“却也不是,倘若只是普通的举子,如何能有这样广的牵涉,刺棠案牵涉世家权贵不下百人,连五大王都……”

许澹惊道:“不说是暴民么,竟有这样的连坐?”

常照抬手关了窗户,为许澹添了一杯酒,笑道:“泊明若想知晓,那我便细细为你道来罢。”!

本文网址:http://citang.23quan.com/50622763.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