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 61、户口本

推荐阅读: 夜色深处重生之最强剑神情终大撞阴阳路不要在垃圾桶里捡男朋友[快穿]德萨罗人鱼惊悚练习生天才基本法有姝重生之贵妇我喜欢你男朋友很久了辟寒金我行让我上[电竞]表妹万福山野村色一世之尊傅爷夫人又惊艳全球了重生之玩物人生狼行成双媚者无疆

钢厂不愧是大单位,大门是老牌坊,门前两个石狮子,看着十分气派。

牌坊进去是大门,因为过了上班时间,大门栅栏已经关上,只留了岗位亭旁边的人行道。岗位亭外面站着个穿绿军装的中年保安,身边好几个人在问路,林青青走过去,就听保安指着里面说:“进去往左一直走,到尽头右拐就到了,考试地点在食堂。”

问路的人连忙的向他道谢,林青青也跟着大家往里走。

路上林青青观察了下来考试的人,大多是十几岁稚气未脱的少年少女,也有年纪大的,但也就二十多岁。或许因为是竞争关系,林青青注意到路上的人会关注身边的人,但同时又十分防备。

顺着保安指的路往前走,林青青很快看到了食堂。

钢厂是千人大厂,食堂也比一般企业要大,共有两层楼。不过今天参加考试的人不多,所以只挪用了一楼做考场。

林青青在三十四号,她进去后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钢厂食堂的作为都是八人座,一张桌子坐三个人,林青青是中间那个。坐下来后,林青青看了眼左边的人,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男人,戴着副眼镜,看起来很老实。右边是十七八岁的姑娘,脸上婴儿肥还没褪去,坐下来后就一直低着头,神态拘谨。

林青青观察别人的时候,试卷陆续发下来。

这时候招工考试一般考语文数学和政治,但除了政治必考外,其他的考试内容会有调整。像今天第一场考的就不是数学和语文,而是和宣传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好比其中有个题目是,钢厂准备准备一场活动,让考生把活动流程,以及怎么调动职工积极性写出来,还有让写宣传标语的,总之内容偏实战。

妇联的工作看起来和厂委宣传部搭不上边,实际上两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妇联除了解决妇女同志遇到的困难外,还要宣传男女平等的观念,告诉妇女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就像林青青之前搞故事会,也是调动大家积极性的一种宣传方式。

因此,这份试卷林青青做得得心应手,半个小时就答完了全部题目。

做完题目后林青青看了一遍卷面,然

后放下手中的笔,等着考试结束。

因为题目不多,考试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到十点钟准时收卷,中间休息半小时,十点半发放政治试卷。

这时候的人人手一本□□,见人就说毛语录,如果说前一份试卷有人做得啃指甲,这一份试卷大家就都做得很得心应手了。

到十一点,食堂里的人陆陆续续停下笔。

前世林青青写完卷子检查后总会提前交卷,但今天连着考了两堂试,没有一个人提前交卷,所以她也安安稳稳坐在位子上。

直到收完试卷,林青青才起身,但她没跟着人流走出食堂,而是走到窗口问里面工作的师傅:“你好,我是今天过来参加招工考试的,因为家住得比较远,怕晕车想吃了再回去,请问我用外面粮票能买两个馒头吗?”

林青青坐车的时候不能吃太饱,但也不能饿着肚子,不然就容易晕车,半天都不舒服。她为了考试有个好状态,早上出门的时候就吃了个半饱,这会已经饿了。从钢厂坐车回去要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不管是公交车还是班车气味都重,这么回去她怕是要吐。

而且这个点去坐车,回到家属院食堂里估计只剩下残羹冷炙,所以林青青才想买两个馒头垫垫肚子。

窗口师傅态度倒是挺好,就是结果不如人意:“我们食堂只供应单位职工,你这外面的粮票用不了。”

林青青无奈,只好收回粮票,想着出门看看有没有国营饭店,不行去饭店买点吃的,总归要垫垫肚子才回去。

但她刚收回手,一个姑娘走到她身边,递了张粮票给师傅:“师傅,她是我朋友,用我的粮票给她买成不?”

林青青诧异看过去,见对方穿着件的确良衬衫,头发扎成粗黑油亮的辫子,看着十七八岁的模样,正是刚才巡考的工作人员之一。

林青青回忆了一下,自己应该不认识对方。

师傅也知道两人估计不认识,但两个馒头而已,也不是不能通融,便答应下来,用油纸包了两个馒头递给林青青。

林青青忙接过馒头,去追付了钱和票就离开的姑娘,喊道:“同志。”

直到走出食堂,年轻姑娘才停住脚步,看着林青青说:“还有什么事吗?”

林青青忙从口袋里掏出全市通用粮票和钱递给年轻姑娘,说:“刚才多谢了,这是买馒头的钱和票。”

“钱多了。”年轻姑娘不肯收,“这馒头就当我请你的吧。”

“我们之前也不认识,您要是不收着,这馒头我也不好拿。”林青青说着就要把馒头塞给年轻姑娘。

年轻姑娘无奈,只好说:“行吧,钱我收了,我手上没零钱,你跟我回办公室,我找人借了零钱给你吧。”

“也没多几分钱。”林青青说道,她觉得年轻姑娘帮了她,所以不想为了几分钱让人去跟同事借。

“你要是不要找零,这钱我也不能收你的。”年轻姑娘坚持说。

林青青也有些无奈,说:“那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年轻姑娘爽快说,带着林青青往办公室去。

年轻姑娘是后勤部门的,她工作的办公室就在进钢厂大门看到的第一栋大楼里。不光后勤部,宣传部等其他厂委部门,还有工会、妇联办公室都在这栋大楼。

说起来后勤部就在宣传部隔壁,经过的时候林青青往半掩的门里看了眼,只觉得里面人头攒动,什么也看不出来。。到了后勤部办公室,年轻姑娘让林青青在外面等着,自己进去找人借钱。

她首先问的是坐在办公室靠左边办公桌的年轻女人,对方穿着件蓝色无袖连衣裙,长发披肩,看着气质很不错。她年纪也不大,二十五六的模样。

听说年轻姑娘要借钱,她抬头看了眼门外等着的林青青问:“你不是给她买了馒头?怎么还要给钱她?”心里觉得这人也忒得寸进尺了。

年轻姑娘一听就知道她是误会了,解释说:“是她把钱给我了,但是整钱,多了几分。就两个馒头,我总不能挣人家这几分钱吧,乔姐你有没有零钱,我拿了还给人家。”

乔语听她这么说,神色稍霁,从抽屉里拿出挎包,拿出卷着的钱数出三分递给年轻姑娘。

年轻姑娘拿了钱出去给林青青,又告诉她怎么出去,看人走了才回到办公室。一进办公室就听乔语问:“人走了?”

“嗯,已经走了。”

“你也是热心,人家跟你非亲非故,你也帮她买吃的。”

“我就是顺手帮忙,再

说了,她不是把钱还我了吗?”年轻姑娘说着往门口看了眼,压低声音说,“而且我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帮的,她做试卷的时候我站她旁边看了会,答得挺好的,说不定能成咱们同事呢。”

乔语嗤笑:“我看那试卷不该送到隔壁批,该让你来。”

年轻姑娘以为她是不相信自己的话,辩解说:“我是说真的,宣传部出的试卷不有一道大题……”说着将钢厂搞活动,林青青写的答案跟乔语说了,说完了问,“她的答案再扩充一下,都能当成活动模板了。”

乔语起先没觉得林青青真能把答案写出花来,但听到后面也不得不承认,这人有点本事。

但乔语不像年轻姑娘那么单纯,说道:“也未必没有比她写得好的。”

年轻姑娘摇头:“我看难。”

她全场都看过了,好些人卷面都写不满,就算有人写完了试卷,也少有像林青青这样逻辑清晰,轻重分明的。

年轻姑娘对林青青信心满满,觉得她肯定能进宣传部,却不想等宣传部改完试卷,送到人事这边登分的时候,林青青的试卷连及格线都没过,当时就愣住了。

之后年轻姑娘又登了几分试卷,发现好些大题才写两三行,根本找不到重点的试卷都能过及格线,心里难免觉得奇怪。她拿起林青青的试卷,起身想问问她们部门领导,但她才刚起来就被乔语叫住。

“乔姐?”年轻姑娘疑惑转身。

乔语把她叫到身边,压低声音问:“怎么了?”

年轻姑娘将林青青的试卷递给乔语,弯腰在她耳边说明了情况,低声说:“这判卷也太不规范了。”

乔语斜了年轻姑娘一眼:“判卷的是宣传部主任。”

年轻姑娘低下头,她觉得就算是宣传部主任,也没有这样瞎判试卷的。乔语看出她的心思,拉住她说:“你跟我过来。”

两人一起出了办公室,绕道办公楼侧面宽敞的位置问:“你是不是想找主任说这件事?”

“当然得跟主任说明情况,你也看到了,答得根本不在重点的试卷都能有六七十分,可她却只有五十五分,这根本不合理!”年轻姑娘看乔语一脸不认同,说道,“难道你觉得她答得不好?”

“她答

得当然好,”乔语无奈说道,“她就是答得太好了,分数才会这么低。”

年轻姑娘愕然:“为什么?”

“你分数登完了吗?”乔语问了句不相干的话。

“登完了。”

“最高分多少?”

“八十二。”年轻姑娘不甘心说,“这份试卷答得还不如林青青同志的好。”

“我这边也登完了,最高分是九十六。”

年轻姑娘心里惊讶分数之高,她来钢厂两年,文职招工考试很少有能上九十分的。但惊讶过后又有些疑惑:“这跟林同志的分数有问题有什么关系?”

“我认为他答得也不如林同志好。”

“那他怎么能有这么高分?”年轻姑娘更疑惑了,“那为什么林同志分数这么低?”

乔语说道:“最高分是一车间主任的侄子。”

年轻姑娘瞪大眼睛,乔语拍拍她的肩膀说:“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林同志分数那么低了吧?”

判卷的虽然是宣传部主任,但总经理会过目排名前十的试卷,所以林青青的试卷注定进不了前十。但过去也有考试人数少,总经理让人把及格线以上的试卷给他过目的例子,为了避免风险,所以林青青的分数连及格线都过不了。

想起之前和乔语说起试卷时她的态度,年轻姑娘恍然大悟:“这件事你是不是早就猜到了。”

“我认识一车间车间主任的侄子。”乔语含蓄说道。

都说招工考试是为了公平公正,可这世上哪有什么真正的公平公正。她们辛辛苦苦学习考试,不及别人亲爹一句话,乔语早就看透了。

乔语拍拍年轻姑娘的肩膀说:“你还年轻,不懂,等过几年你就明白了。”

说完乔语便回了办公室,将登好分的册子和试卷交给她们主任。这期间年轻姑娘一直没有回来,直到快下班,她才红着眼眶走进办公室,回到工位后她拿起林青青的试卷……

从她进门乔语就在关注她,看她拿起试卷眉头皱起,在她经过身边时拉了下她的衣角,但年轻姑娘恍若未觉,径直走到主任办公桌前说:“曹主任,我有件事想跟您反应一下。”

……

钢厂后勤部发生的事,林青青全然不知。

考完试后她就不再多想这件事,只等

着结果出来在看去哪上班。而且目前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拿转户口的结果。

其实结果周二就出来了,但林青青临时有事耽搁,所以周三上午才去派出所。

说来也是巧,她□□坐车都能碰见李春英,心里有些稀奇,便跟李春英说起来。李春英听后直笑:“这不正说明咱俩有缘分?”

林青青是不太信缘分这东西的,但这实在太巧合,不得不点头说:“想想的确是这样。”

“你之前考试怎么样?”李春英记得林青青上次坐车是去钢厂考试。

“自我感觉良好,但成不成还得等通知。”

“有信心就好。”李春英觉得林青青就是没考过也没什么,进供销社也挺好,也是抢手工作哩,又问林青青这一趟是去干什么。

“之前转户口,派出所户籍民警让我今天去拿结果。”

“哎呦,这可是好事,”李春英说,“正好革委会在派出所隔壁,你领了新户口本,可以顺道去革委会把粮本煤本那些领了,你家现在有煤炉用吧?”

“找谢巍战友借的炉子。”

李春英说:“那还是赶紧领了煤本买自己的比较好,你知道蜂窝煤在哪买不?”

“还没问,打算炉子买了再找人打听。”林青青说道。

李春英点头,又说了地方:“你要买蜂窝煤找我,我叫人骑辆三轮车帮你把蜂窝煤拖回来,省得你自己挑。”

“那多谢您了。”林青青笑道。

“咱们有缘分嘛。”和林青青是无神论者不同,李春英很信缘分,而且她看林青青也的确顺眼,上下嘴皮子一碰的事,她也乐意帮忙。

派出所户籍部门人还是那么少,不用排队,林青青很快就领到了新的户口本。从派出所出来后,她也像李春英说的那样去了革委会,找人领粮本煤本。

只是派出所人少,革委会办公室里人就多了,林青青等了好一会才领到粮本和煤本。

粮本和煤本一样大,只是一个红色一个蓝色,封面是塑封的,写着“靳市城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几个字,里面是一页页表格,每次买粮都得登记。粮本是一年一换的,今年用完了明年得来革委会换,要是丢失了还得来补。

煤本则是蓝色的,封面写的是

“靳市居民购煤票”,凭煤本不但能买每月定量煤炭,还能买煤炉。

看着手里的两个小本本,林青青心情舒畅,和工作人员道了声谢,转身往外走出。

出去正碰上家属安置办的陈主任,看她手里拿着的本本,陈主任问:“户口转过来了?”

“哎,转过来了。”林青青回答说。

陈主任听后点点头,和林青青一起往外走,边走边说:“供销社高主任那边给我回复了,说对你很满意,你是打算去那里上班?”

“我想等钢厂结果出来再定。”林青青说道。

陈主任心里有些纳罕:“你还是想去钢厂?”家属安置办给随军家属安排工作,不是说把人安排进去就结束了,还得随时跟进家属在单位做得怎么样。所以她昨天刚去了一趟青山供销社,向高主任了解面试情况,得知高主任对她很满意,并且开出了非常优渥的条件。

“我其实没有特别倾向,但既然报了名,就想等结果出来再定。”林青青说道。

知道从她这里问不出什么,陈主任便不问了。

走出革委会大楼,林青青笑着和陈主任道别,搭车回家属院。这次倒没碰见李春英,司机和售票员都是陌生人,林青青买了票,随便找位置坐下。

到家属院后林青青没急着回去,而是先去供销社买煤炉。

供销社卖的都是小炉子,不到半人高,提着也听轻的,林青青拿煤本给人登记,然后提着煤炉回去。

回去后碰到杨丽在院子里坐着,但经过之前的事后,杨丽没再跟林青青说过话,所以看到她后就撇过了头。林青青也不在意,把煤炉放在门口,进屋拿稻草、火柴和蜂窝煤把煤炉烧起来。

穿来已经半年,烧炉子这种活她已经做得很熟练,没费什么功夫把煤炉烧起来,等烟雾少了再把炉子提进厨房,然后将借来的煤炉里烧剩下的煤灰倒掉,打算等沈玉芬回来将煤炉还给她。

……

晚上谢巍回来,就看到家里煤炉换了新的,问:“户口办下来了?”

“嗯。”林青青嗯了声,她刚好炒完菜,装盘后手往围裙上抹了抹,进屋把办好的户口本、粮本和煤本拿给谢巍看,“都是今天刚办下来的。”

谢巍一样

样打开小本本,脸上也露出笑容:“那以后就方便了。”

“是啊。”林青青说着接过三个本本放进柜子里,回到厨房把饭菜端出来,边对林青青说,“我今天碰到李春英……就是咱们第一天来遇到的售票员,是二十一团赵营长的家属,她说我要买蜂窝煤的话找她,她找人骑三轮车帮我把煤拖回来,但我在想这会不会太麻烦人?”

“我听□□说过,二十七栋李副营长媳妇在国营饭店管采购,有个三轮车,家属院不少人都是找她帮忙拖煤。”谢巍从浴室出来,边擦手边说,“到时候你准备半斤米面给她就成。”

“这不是投机倒把吗?”林青青有些担忧。

“没那么严重,”谢巍说,“要是有人问起来,你就说是请她帮忙,至于粮食,他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街坊邻居接济一把而已。”

这其实还是再打擦边球,但毕竟没有金钱往来,而且打着帮忙的名义,民不举官不究。虽然林青青只想安稳度过这几年,但总有人有不得已,好比这李副营长的媳妇,要不是家里人口多粮食不够吃,也未必肯担着风险干这事。

林青青想了想说:“那我明天问问李春英同志。”

谢巍点头嗯了声,又问起林青青考试的事。

“我觉得还成,但结果怎么样也不是我能定的,”林青青坐到饭桌前,拿起筷子说,“尽人事听天命吧。”

虽然这么说,林青青心里对自己还是挺有信心的,所以周五去家属安置办拿到考试结果的时候,林青青略有些发懵。

参加考试的总共也就二百来人,林青青考了第一百五十六名,政治还好,宣传相关那张试卷才考了五十五分!

如果林青青做完试卷后觉得一般,她可能不会说什么。但她觉得自己发挥挺不错的,就算评分苛刻,她拿不到□□十的高分,也不至于考五十五分吧?

林青青实在不能相信这是自己考出来的成绩,问道:“陈主任,这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陈主任刚开始也不敢相信,因为她和高爱琴是老相识,知道高爱琴看人很准。陈主任觉得高爱琴愿意开出这么好的条件留下林青青,肯定是因为林青青真有本事。

所以之前林青青

坚持要等钢厂结果出来,她心里还替高爱琴感到惋惜,觉得她八成会进钢厂。谁想考试结果出来,林青青排到了一百五六十名。

为此,陈主任特意找钢厂后勤主任聊过,从对方口中得知,他也曾为了这份试卷找过宣传主任,但宣传主任坚持原来的分数,还讥讽他什么人都往宣传部塞。两人甚至闹到了钢厂总经理那里,总经理在了解了林青青的情况后,默认了宣传主任的判卷。

归根究底,还是林青青的学历拖了她的后腿。

“卷子是钢厂宣传部主任亲自判的,他们总经理也已经过目,就是这个分数。”陈主任看着林青青渐渐沉静下来的表情,心有不忍劝道,“你听我一句,这工作上班,单位大小都是次要的,要紧是你的领导赏不赏识你,愿不愿意给你机会。供销社高主任是个知人善用的,你去那边也好。”

林青青听明白她的话,笑了笑说:“我明白,谢谢陈主任。”

听她这么说,陈主任松了口气:“你能想通就好,那你是定了去青山供销社?”

林青青没点头,只说:“我明天去找高主任。”

但在陈主任看来,她这意思就是确定了,林青青一走,便在她资料中的去向一栏备注“青山供销社日杂用品商店”几个字。

作者有话要说:一更w,请牢记:,,,!

本文网址:http://chuanchengkuqingwennyuzhu.23quan.com/7196457.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