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颂 > 第0772章 多抢几个不就够了?

第0772章 多抢几个不就够了?

推荐阅读: 红楼春千秋武动江湖小阁老Hp当救世主不再是救世主北国谍影武炼巅峰北雄世家女本王在此终极科技帝国穿越魔皇武尊末世之三妻四妾朝为田舍郎抗日之特战兵王明朝败家子大雄的爱情故事转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德意志的荣耀中华大帝国

行,没想到还是怕死……”

寇季在听完了陆铭的禀报以后,失声笑着说了这番话,便不再关注此事。

赵祯在烂泥人们受完了刑以后,果断下旨,在天下广开蒙学,广纳天下适龄的幼童入蒙学读书。

其中特别申明了几点。

其一,各路、府、州、县、乡、村,必须设立蒙学。蒙学校舍,由朝廷出钱修建。

其二,广纳天下读书人入各地蒙学担任蒙学先生,一应束脩,由朝廷配发,年束脩,最低不会低于四十贯。

其三,天下适龄蒙童,皆可入蒙学读书,最低年龄为六岁,没有上限。蒙童在读书期间不需要向先生缴纳束脩,蒙童读书期间的书本,由朝廷配发。

其四,各地官府必须配合各地蒙学建立,必须督促蒙童入学,此事跟政绩挂钩。辖地内的蒙童,入学率超过五成的,算合格,超过八成的,三年任满以后,官升三级;入学率低于五成的,不合格,贬官,低于三成的,罢官去职。

其五,读书人在担任蒙学先生期间,可以参加朝廷科考。满五年,免乡试,满十年,免解试,满十五年,赐同进士出身,可入仕。

赵祯在旨意里将以上五点,写的很详细,明发天下。

民间百姓们知道了此事以后,第一反应并不是激动,而是质疑。

他们质疑官家是不是疯了。

读书在大宋也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

官家推行蒙学,并且承担了蒙童们在读书的时候的大部分费用,所要花费的钱财,是一个庞大到难以估量的数字。

有百姓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发现他每年缴纳的赋税,还不足朝廷花费在他家儿子读书上面的一半。

如此赔本的买卖?

官家也能干?

朝廷也能干?

满朝文武能同意?

面对百姓们的疑惑,朝廷的回应很简单。

用实际行动告诉百姓。

官家能干。

朝廷能干。

满朝文武不敢不同意。

随着赵祯的旨意传达到了地方以后,地方官府立马召集了工匠,开始在各县、乡、村,营造起了蒙学屋舍。

因为此前吕夷简三人已经做了准备工作,一应的钱财也划拨到了各地的一字交子铺分铺内。

各地官府在拿到了赵祯的旨意以后,立马开始行动。

拿朝廷的钱做好事、捞名声、捞政绩,没几个不愿意的。

就算有哪些脑子有病,跟朝廷对着干的,在看到了赵祯给予他们的秘旨以后,也快速的行动了起来。

赵祯没有在明发天下的旨意中,强迫蒙童们入学读书,但是在给官员们的秘旨中,态度却格外强硬。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你就算放下了架子,亲自跑到百姓家里去给朕请,也得将蒙童纳入到蒙学当中。入学率不过关的,这辈子也别想升官,朕说的!

拖延不办的

◱本书作者圣诞稻草人提醒您《北颂》将在全本小+说全网首发更新最新章节扬帆远航(二十九),域名是♂23quan.com◱♂请来全本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圣诞稻草人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beisong.23quan.com/12029445.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23qu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